日前,2022中国供应链碳中和峰会在上海举行。民族品牌企业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应邀在峰会上与IBM、百威中国、京东物流、菜鸟集团等企业共同探讨并分享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康师傅公关部主管兼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工作组负责人李经与来自工信部的领导、专家,以及毕马威、普华永道等专业机构人士共同探讨了供应链碳中和的趋势与最佳实践,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与效益的平衡等重要课题。
内化、灵感与创新 康师傅的可持续发展“3I”之旅
峰会上,康师傅以内化、灵感与创新——康师傅的“3I”可持续发展之旅为题,回顾和阐述了康师傅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2017-2020年的内化(Internalization)阶段,康师傅根据香港联交所ESG指引要求,在董事长的带领下、与百事、星巴克等同业合作伙伴交流学习、引入PWC等专业顾问团队,对标国内外良好实践,持续完善节能减排数据披露,2020年,在近百家受调研企业(含在华外企)中,康师傅入选中国三家代表企业之一,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调研报告》的优秀案例。
2021-2025年的灵感(Inspiration)阶段,康师傅按照国家新发展理念,将康师傅可持续发展理念升级为“家园常青、健康是福”,持续发力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开展全面碳盘查专案,推动光伏应用、废水利用、尾气回收等各项减排行动,推进数字化转型,研发多种健康产品配方和低碳包装材料,并持续向社会各界传播健康环保理念。
2025年之后的创新(Innovation)阶段,康师傅将与政府单位、协会、全球组织、上下游等共同探索与拓展,将可持续发展与公司商业战略深度融合,走在行业的前沿以创新驱动康师傅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
多措并举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体系
近年来,康师傅秉持“家园常青,健康是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社会责任委员会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并下设饮品供应链、方便面供应链、产品研发、沟通与传播四大工作组,各工作组分别专注于减塑与包装物、资源节约与减排、健康营养产品研发、提升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等不同方面,持续推动各项绿色低碳行动专案实施。
康师傅在国内食品饮料企业中率先开展了涵盖产品价值链上下游的全面碳盘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公司碳排放量基线和中长期减碳目标的设定,为下一步减碳打下基础。
康师傅还在全国近百家工厂实施了多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方便面事业蒸箱与油锅烟囱废气回收改造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3万吨,相当于天津市所有汽车(330万辆)行驶3公里的碳排放量;广州、西安、苏州康饮工厂和广州百饮工厂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约34万棵大树一年的碳吸收量。
创新技术应用 满足消费者健康环保安全需求
康师傅积极顺应和引领食品饮料消费需求的新趋势,注重营养健康产品与低碳产品的研发,如目前在市场上畅销的无糖零卡冰红茶。根据测算,每生产100万瓶500ml无糖冰红茶,相比于经典版冰红茶,其在用糖方面的碳排放可减少约29吨,相当于1300棵树一年的吸收量。
今年康师傅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无标签饮料,尝试瓶装产品去除瓶标,以整箱包装形式在电商渠道售卖,经广东省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的认证,减碳量达到7%,促进形成绿色消费新时尚。凭借ESG领域的多年突出实践、“减塑”领域的探索,在“2021财联社・ESG高峰论坛”上康师傅荣获“中国企业ESG最佳社会(S)案例奖”;2022年康师傅携手阿里巴巴等20家企业,共同发起“减碳友好行动”,无标签饮料作为低碳商品案例成功入选《减碳友好行动指南》,希望通过创造新的低碳消费需求,让更多消费者来践行低碳消费理念。
同时,康师傅也分享了作为食品饮料企业,把食品安全当作企业第一位的生命线,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连续9年举办食安月宣传活动,成千上万的员工参加了食品安全知识和政策的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投入5亿元打造创新研发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建立了1800人的食品安全与品质管控专业团队,全年质量指标检验超过350万次,覆盖1500个以上的项目。
峰会现场各企业嘉宾对康师傅无标签产品及食安表现给予充分认可,对康师傅在推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瓶颈,以及未来更可行的路径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康师傅勇担社会责任,带动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空间的行为表示充分肯定。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应让表示:“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成员,康师傅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将环境友好、数字化转型等可持续发展实践内化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利益相关方的根本诉求与自身产业特征深度结合,坚守“美味、营养、健康”好品质,积极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转型。”
未来,康师傅将深化「家园常青健康是福」理念,自觉全面承担社会责任,将低碳绿色融入到供应链体系全环节中,提升上下游协同“碳达峰,碳中和”的能力,在绿色消费、废弃包装物再利用、低碳工艺研发等方面持续探索,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