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博鳌12月7日电(记者杨静)12月初的博鳌,椰风阵阵,碧空如洗。
12月4日,在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同期,作为分论坛之一,2024低碳循环经济论坛召开。众多企业家、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未来趋势,开展了一场“绿意盎然”的论道。
绿色低碳经济为地方引来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要求如同潺潺活水,为地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河北省新河县是新华社的定点帮扶县。近年来,新河县积极布局新型电池和循环经济产业,从一块“蓄电池”起步,培育出新型电池及新能源装备产业省级特色集群。
河北省新河县委书记韩非表示,新河县立足资源禀赋,抓住新型电池和循环经济产业规模前景广阔、背靠京津大市场等优势,完善生产配套设施,把新型电池及循环经济产业打造成新河主导产业之一。目前,100余家产业龙头及上下游关联企业落户或即将落地新河县,其中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家。近3年总产值平均增速高达25.24%,集聚发展态势十分强劲。
今年3月,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海南大学副校长高佃恭表示,海南基于其独特的生态本底,被赋予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的重要战略任务,持续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美丽城乡建设、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海南的经济发展。
绿色低碳经济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本领
绿色低碳经济激发了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技术创新的动力。各行各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在论坛上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与未来趋势。他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区域性特征,以技术创新的深化应用为驱动,快速涌现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医药技术、高端装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是当前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产业已经走在了绿色低碳变革的最前沿。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孕育了发展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李成富在论坛上表示,能源技术变革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催生了用户对智慧用能的新需求,推动了传统能源服务向综合能源服务的转变,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系统建设和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式。
中石化石科院资源优化与工业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石油化工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委会秘书长吴昊在论坛上表示,碳足迹已成为衡量企业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石化行业,碳足迹管理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他强调,石化行业转型和碳减排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首先要对石化行业的碳摸底。石科院开发了炼化资源可视化智能优化系统(VISPRO),针对物质流、能量流和碳排放流进行协同优化,强化碳排放控制与碳足迹核算。
众多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绿色带来的无限机遇。
华彬集团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产业经济与社会公益兼顾的实践路径。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在论坛上表示,华彬集团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多个示范项目,不仅成功改造了荒地,还带动了当地绿色产业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华彬集团通过构建循环经济生态体系,如华彬生态园集绿色园区、生态旅游、假日康养、科普教育、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体,实现了绿色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集团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工厂建设,并开展了多项公益项目,形成生态+产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聚焦ESG 探索低碳循环实现路径
ESG理念与低碳绿色循环紧密相连,共同指导着现代企业发展的决策和行为。
围绕“ESG视角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主题,由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主持,众多嘉宾站在各自行业和专业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思考与实践。
北京朝阳环境集团董事长皮猛介绍了朝阳环境集团在城市废弃物园区化协同处理方面的经验。他表示,朝阳环境集团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率先提出并实现了城市废弃物园区化协同处理理念,把垃圾处理厂变身为“城市资源站”“城市能源站”“城市会客厅”“教学新课堂”,收获了多方点赞。他强调,通过园区化协同处理,不仅能够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还可以有效的减污降碳、节能减排。
广东奥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方分享了公司在工商业光伏运营方面的经验。他表示,广东奥飞新能源从2023年开始,以新加坡为国际业务起点,全面开拓海外行业及个人用户市场。他强调,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地区,电价高、电网弱、日照好,发展光伏是很好的选择,而发达国家ESG的理念应用程度更高,实际上也是很好的储能产品市场。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张秋妹分享了第三方机构在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她表示,第三方机构主要在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链主企业层面发挥作用,编制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帮助链主企业在供应链中实现低碳循环。她呼吁各个行业、各个产业一起制定标准,为零碳世界和双碳目标达成贡献力量。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金融业务部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潘嘉荣表示,目前国际上的ESG评级标准以欧美为主。他希望在建筑行业针对低碳施工的评级出台标准,让业主方能看到施工方的努力。
北京绿色交易所会员与机构合作部主任田巍表示,绿色交易所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可以把减下来的碳进行变现,实现收益,这对绿色低碳是一个很好的正向激励。未来国际碳市场的启动,对于国内的碳交易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
红隼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晨亮分享了公司在氢能飞机研发方面的经验。他表示,红隼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低碳行动的实践者,但氢能飞机业务还没有成为公司业务的新增长极。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碳行动、实践碳行动、加入到碳行动的行列。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提出了两种绿色路径:一种是升级的循环经济,通过全链条的联动实现突破瓶颈、协同增效、深度减排;另一种是碳库,通过释放价格信号刺激技术突破,增加经济性,解决绿色溢价。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伟斌表示,当前航空业减碳到了一个技术的临界点。尽管氢能、电动等发动机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开始商用,但在未来30年以内,应该能看到这些技术在大飞机上的大规模使用。他希望未来航空旅客能够通过购买碳汇产品,综合抵消每个旅客所产生的碳排放。
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系列活动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新华社海南分社主办,以“改革新蓝图 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设置主论坛和科技、健康、文化、汽车、金融、新消费等分论坛以及多场专场活动。企业家博鳌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九届。历届论坛议题设置前沿务实,与会企业家、专家学者众多,积极分享经验、建言献策、共话发展,富有专业性、针对性、建设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被誉为企业界的年度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