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四届南方周末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举办,聚焦年度主题“公益品牌创新”,凝聚多方智慧力量,思考并观察中国公益的未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主编王巍在致辞中表示,南方周末以新闻报道、智库研究、专业论坛,乃至直接躬身践行等多样化的形式,持续关注着公益领域的发展,并始终坚持在公共议题上发挥导向作用,启迪向善的本能,构筑人心向善的精神丰碑。
每个人都可以是公益筑梦者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澜在大会上说,得益于创新的技术与理念,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公益项目的“参与者”变成“拥有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公益筑梦者,在向善、向上的时代浪潮中留下自己的印迹。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在现场指出,好的公益生态,一是要有公益人,二是要有相应的关系和网络来建构公益生态的各种圈层,三是有政府的支持,四是要有捐赠者财富的支持。
构建优质的公益品牌
大会上,来自不同机构、不同企业、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背景的嘉宾,慷慨分享各自的公益实践经验,畅谈对公益品牌建设的心得。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在分享中指出,公益品牌有三类,包括机构、项目、活动。“机构品牌是根本,项目品牌作载体,活动品牌打辅助。作为公益品牌的关键载体,项目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设计、筹款、执行、传播到创新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
基金会中心网秘书长,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吕全斌在当天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基金会透明指数》,并指出,中国企业500强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助推器,建立企业基金会是企业公益慈善专业化、现代化、品牌化的体现,500强企业基金会仅占全国企业基金会6.8%,却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38.3%的公益善款。
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智库专家王忠平指出,纵观2022年的企业志愿服务,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即企业志愿服务品牌建设韧性化、企业志愿服务品牌创新稀有化、企业志愿服务品牌合作外部化。
实践出新知
在大会的“公益新思”环节,南方周末研究员史谅透过对数字化助农、网络募捐、救灾互助等多种公益实践的解读,呈现了一条日新月异的公益发展之路。他指出,互联网公司利用技术赋能、创新孵化等形式不断发掘和探索新的公益路径,加深与公益行业的合作,共同构建数字化、可持续的公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