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心理“五环”优势,健全学生身心健康-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09 14:37:46
来源:新华网

发挥心理“五环”优势,健全学生身心健康

字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心理“五环”优势,围绕“上下”“师生”“医校”“家校”“内外”形成“五环”联动机制。利用“五环”资源优势,实现未病先防;组织各类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实现既病防变;妥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实现已变防危;以心育人,以德润心,让学生充分享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最终实现心理育人“闭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发挥“上下”大环优势,完善心理育人体系

  学校需发挥“上下”大环优势,优化心理育人体系。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健全立体覆盖式的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的关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一方面,学校应树立“五育并举”理念。以德育心,完善学校第二课堂德育体系,开展心理剧、团日活动、研学实践、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实践,筑牢心育底色;以智慧心,主动占领知识传播新阵地,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知识展板宣传、心理专项活动等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贴近生活的心理知识,形成自己的心理知识体系;以体强心,定期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投入其中,在享受活动乐趣的同时,增强个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以美润心,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鉴赏、摄影比赛等美学教育,展现丰盈的内心世界和蓬勃的青春朝气;以劳健心,依托校园内外资源,开发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工作建设。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发展性教育和健康教育;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动态心理测评,动态监测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等,形成一套以领导班子为主导,以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以学生为核心,全校各部门联动的学生心理危机的特色体系。

  发挥“师生”中环优势,优化心理教育模式

  信息爆炸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广泛性、个性化、丰富性、开放性以及挑战性等新特征。这要求学校发挥“师生”中环优势,优化心理教育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一方面,学校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譬如,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常态化开设生命教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考前心理辅导、预防校园欺凌等主题的心理健康课,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

  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譬如,确立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心理情境等方式提高教学成效;发挥朋辈互助优势,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心理辅导环境中习得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积极人际联结的教育生态。

  发挥“医校”密环优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面对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在事后心理辅导,不如把关口前移,找原因、治未病。尽管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但是一旦遇到心理健康教师无法干预的情形,则需要发挥“医校”密环的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当坚持“医校协同,医教携手,共护成长”的理念,开展医校合作,促进心理健康的早期预防与早期干预,共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医学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医疗优势。

  医院可以协助校方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筛查,对有倾向性或已经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师生进行及时识别、鉴定,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对师生加强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对学校心理教师补充精神医学专业知识;尝试让教师到门诊和病房见习,在与医生共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心理健康工作技能,提升学校自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发挥“家校”内环优势,打造健康成长港湾

  家庭内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比较多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科学性。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校”内环优势,凝聚家校合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坚实保障。首先,家校之间要建立密切联系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方式,搭建家校互动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家庭提供教育支持、教育资讯、心理咨询等服务,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

  其次,设立家校共育委员会,通过定期会议或讨论,共同制定家校共育的计划、目标和策略,确保合作机制的顺利运行;制定家校共育的工作规范与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家校共育的合作过程中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最后,在提升家校共育实效性过程中,学校应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比如通过学生档案、教师评价、家长反馈等渠道,定期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个性化的成长指导措施,保障家校共育成效。

  发挥“内外”交环优势,培育心理健康生态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和教育技术的进步,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学校应以心理“五环”为契机,发挥“内外”交环优势,整合校园内外各方资源,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浓厚氛围。

  一方面,校内应实现全方位心理育人。譬如,利用校园宣传栏、宣传大屏、标语等方式构建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生态;每班级培养安全委员及心理委员,围绕预防工作召开主题丰富的班会和专题学习;设置心理信箱收集学生心理需求;严格执行心理咨询值班制度,开展心理测评,建立一生一档,常态化开放线上线下个体咨询,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广泛宣传学校心理邮箱及24小时心理热线,提高校内外各类心理热线知晓率与服务效能;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班级群等多媒体矩阵推送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将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室内咨询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

  “五环”相扣护身心,“五位一体”助成长。未来的学校需不断拓宽“上下”“家校”“医校”“师生”“内外”这心理“五环”的内涵和深度,形成心理育人“闭环”,健全学生身心健康,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作者:陈戈、高金松,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纠错】 【责任编辑:赵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