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 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0/25 17:17:50
来源:新华网

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 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所以农立校、以农业特色为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又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我们责无旁贷。华南农业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以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强化科技支撑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重要抓手,切实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

  一、聚焦卓越农林人才培育,构建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学校将瞄准乡村振兴需求,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三全育人”模式,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生物种业、粮食安全、生命健康、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针对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深入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打造新农科“一流课程方阵”和“一流专业方阵”,不断强化“丁颖创新班”、基地班、特色班、企业班等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兴农创新班”“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专项”等项目实施,全面推进耕读教育,构建“价值-情怀-知识-能力”四链联动的“三农”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以知识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推进本硕博课程贯通,统筹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大型农业骨干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吸引农业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硕博人才培养。此外,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建好服务全市域、全县域、全镇域的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打造一支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师队伍,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构建“农业高校+涉农企业+农民”的培训模式,以强大的培训队伍推动传统农民转型升级为懂技术、感党恩的“土专家”“田秀才”。

  二、优化乡村振兴服务网络体系,促进社会服务提档升级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农林特色的广东高校,又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近年来,学校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立足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和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建站布网、产教融合、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原则,优化布局“点-线-面”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持续发力组建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研究服务机构,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与地方政府、大型龙头企业和涉农院校共建一批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产学研合作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社会服务站,建成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政策咨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学校已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点279个,组建1200多人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和78支全产业链服务团队,服务全国近500个县(区)和100多个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学校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三、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突出服务、强化协同、打造样板,示范引领,一直是华南农业大学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学校统筹全校相关资源,设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并围绕“五大振兴”,组建了10个研究中心,开展战略规划和宏观研究,强化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围绕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五大振兴”需求制订标准,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县(区)、示范镇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广东样板”。以政校企共建新型研究机构(科创中心、研究院等)为载体,探索构建“研究开发-中试开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以学校与从化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为契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区);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等为平台,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当前,学校正在广东省各地建设乡村振兴小院,力争把乡村振兴小院打造成为党建引领组织振兴的“播种机”、科技引领产业振兴的“桥头堡”、人才培养推动人才振兴的“练兵场”、文化挖掘推进文化振兴的“智囊团”、绿色农业促进生态振兴的“样板间”,在岭南大地上构建起具有广东特色的高校人才、技术、成果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效衔接的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新路径和新范例。(刘雅红 党的二十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