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多元化的营养需求也愈加凸显。其中,儿童营养健康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更好地科普儿童营养知识,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新华网联合雀巢健康科学推出《儿童营养新“肠”识》科普栏目,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儿童营养方面的认知水平。
本期我们请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吴捷,带你了解牛奶蛋白过敏宝宝的管理方法。
以下为视频实录:
吴捷:大家好,我是儿科医生吴捷。我从事小儿消化方面的临床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婴儿辅食喂养是6月龄以上宝宝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也经常就这个问题给家长们答疑解惑。
问:目前儿童食物过敏现象多吗?
吴捷:现在儿童食物过敏是比较常见的,除了遗传因素,伴随城市化、环境变化等因素,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综合多个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高达2-10%。常见过敏原,或者叫做我们常说的易致敏食物,一共有8类,包括:牛奶、鸡蛋、鱼、虾、大豆、花生、小麦和坚果,而家长们也发现了,这些恰恰又都是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问:很多家长担心宝宝食物过敏所以会选择回避易致敏的食物,回避易过敏食物是不是对的呢?
吴捷:在10-20年前,国内外都在讲回避易致敏食物,目的是为了不引发食物过敏,但是实际上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食物过敏的发病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近年的多个国际权威研究发现,回避易致敏食物对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并没有太大帮助。
问:对于易致敏食物在辅食喂养中正确的添加方法是什么呢?
吴捷:宝宝体内70%的免疫细胞都存在于他们肠道里,持续让宝宝的肠道接触这些食物有助于训练他们的免疫系统将其视为正常的食物而不是有危险的东西,帮助宝宝建立食物耐受。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早期持续添加,早期是指在宝宝刚添加辅食的时候,比如4-6月龄,就开始让宝宝少量的接触多种食物来建议耐受。这一理念得到了非常多国际权威研究的支持。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就是2015年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LEAP研究,LEAP研究是给花生过敏高风险婴儿从4月龄开始持续、规律的引入少量花生,喂养到5岁,结果显示相对于回避或延迟引入花生的,早期引入使得花生过敏发生率降低了81%。另外,食物多样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宝宝在7-12月龄这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摄入食物的种类尽可能多,帮助宝宝建立食物耐受, 2014年发表的PASTURE研究显示:1岁以内婴儿食物多样化程度越高,远期发生哮喘、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概率越低。而且,接受多样化食物也能帮助宝宝摄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均衡营养。总结来说,应该在宝宝添加辅食的早期就让他持续规律的少量的尝试这些易致敏食物。
问:家长在宝宝日常辅食喂养中的具体操作上您有什么指导吗?
吴捷:家长在日常辅食喂养过程中,应该给宝宝尽早的少量接触多种食物,但是呢这个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定难度的,首先你要准备这么多种食物,还要控制好量,是不容易的。据我所知,现在也有比较创新的辅食,把多种食物蛋白通过精准定量混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家长更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
问:持续规律的喂养帮助宝宝锻炼食物耐受力要持续多久?
吴捷:前面提到的国际上的多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历时都是比较长的,而且宝宝对于食物多样化的拓展一般需要持续到2岁,因此建议给孩子早期、持续规律引入多种食物蛋白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来锻炼宝宝对多种食物的耐受力。
《儿童营养新“肠”识》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儿童疾病营养科普项目,邀请不同领域权威儿科专家,用科学的内容,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临床常见儿童疾病的营养问题,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