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皓:逐梦乒坛,一场关于自我超越的人生旅程-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06 09:00:00
来源:新华网

对话王皓:逐梦乒坛,一场关于自我超越的人生旅程

字体: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任禹西)王皓,对于无数乒乓球爱好者而言,是青春的记忆。从历经三届奥运会的运动员,到带领中国男团在巴黎奥运会摘金的教练员,身份在变,热爱始终如一。《论道平常心》第六期对话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王皓,看他诠释逐梦与拼搏,谈中国乒乓球的传承与未来。

21、25、29岁 一场关于自我超越的旅程

自幼年起,王皓便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颗跃动的小白球,是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汗水浸湿的日夜。从八一队到国家二队,再到国家一队,每一次挥拍都承载着他的梦想与执着。

21岁、25岁、29岁是他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年纪,“直板横打”是属于他的永恒烙印。

王皓这样形容他的21岁。“21岁参加奥运会比赛的我更多的是一种稚嫩,没有意识到奥运会比赛的残酷性。”

2008年,25岁的王皓第二次登上奥运赛场,本土作战,自己本身就很重的心理压力上又添了一层压力——一定要赢,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想法充斥着他整个人。

2012年的王皓已经29岁,对待输赢他也变得更加释然。“无论是从年龄、竞技状态,还是能力来说,能打进决赛,我觉得已经很完美了,可以很欣然地接受。虽然最终我输给了队友,但是在团体赛又帮助中国队拿到了冠军,我从内心里肯定了自己。”

有遗憾吗?肯定是有的。但在遗憾的洗礼下,人会逐渐变得坚韧和坚定。三届奥运会需要保持长达12年的持续备战状态。是“永不言弃”这四个字,让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都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从21岁到25岁,再到29岁,这三个年龄不仅意味着球技的提升,也见证了他内心的成长,每走一步都是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

逐梦乒坛 意守平常

竞技体育充满着残酷,运动员要有好胜心,更要有平常心。

每当比赛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作为教练员的王皓总会展现出一份从容和镇定,而这是给场上运动员最好的强心剂——他会在最需要的时候站在运动员后面,提供技术指导和心理支持。

“我常跟队员说,平常心就是专注力。”王皓说,在紧张的赛场上,如果不能保持高度专注,情况就会瞬息万变。可能一刹那的走神,就会影响情绪、节奏。“比赛前我都会跟队员说,从奥运村的房间走出去,坐上班车的那一刻开始,就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让任何人和事影响自己的节奏。一旦比赛开始,平常心就是一种享受其中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比赛,结果是自然的就好。他们真的做到了。”

巴黎奥运会期间,樊振东在男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遭遇0:2落后的劣势地位。这不仅是一场球技的较量,更是双方心态的正面交锋。作为一名专业教练,王皓心里清楚,从技术方面来看,樊振东赢面很大,最重要的就是当下的心态要稳住。

“打到0:2的时候,我说我们这会必须要出去换衣服了,出去的时间很短,也就一分多钟,我跟他说要冷静,要相信自己没问题。0:2的比分在赛前我们已经设想过,面对这个局面,一个是胆子要大,不能保守。从技术上来说,让他发球有一些变化,但这些都是微调。剩下的最主要还是要冷静和清醒。”

该争的争,该闯的闯,遇到问题冷静下来,用一颗平常心去处理,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心态。

梦想不息 薪火相传

岁月流转,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王皓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但那份对乒乓球的执着与热爱始终如一。“作为教练,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保持危机意识,不能拿以前的老眼光和成绩看待现在的问题。要不断地创新,跟着对手一起进步。”

教练员该如何与队员相处?王皓说,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性格。“第一,不能磨灭队员的个性,要让他们发挥个性。第二,要让他们控制好情绪,管理好情绪,这样才容易也能管理好对手。第三,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施压,像考官一样给他们出难题。第四,到比赛的时候要截然相反,给他们很多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

在王皓眼中,一名合格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要有家国情怀,更要有奉献精神。如今,身为教练的他,肩上承载的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其实中国乒乓球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传承了精神和信念。希望通过每一代人的努力,让中国乒乓球这颗明星一直闪耀世界。”

平常心,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不因石阻而停滞,不因路远而干涸。王皓的人生哲学与竹叶青“心存高远、意守平常”的茶文化不谋而合。新华网携手竹叶青茶推出重磅访谈栏目《论道平常心》,与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深度对谈,通过他们的感人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理念,带大众感悟平常心的人生哲学。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