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张伟,黑框眼镜、黑色冲锋衣,整个人给人感觉斯斯文文,略带书生气。若不是对他早前击退滋事恶势力的英勇事迹早有耳闻,真的很难将眼前这位与那因为耿直而被赐“尚方宝刀”的Boy联系到一起。
门户时代的张伟有许多绰号,他是“铁人老张”,也是“网易的不动产”。从李甬到陈峰,光是他在职期间经历过的总编辑就有三四任,身边人一个个离职创业,就他仍坚守,一晃就是11年。
但天下终究没有不散的宴席,“不动产”最终还是挪了窝。在离职之后,张伟被问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后悔不后悔?”
遥想当年,他从无到有,一手组建财经中心;而后又将网易经济学家年会打造成现今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论坛。在许多人的眼里,张伟的职业生涯可谓是顺风顺水。正值上升阶段的他,为何就这样说走就走了?更令人诧异的是,他还不是跳槽,而是直接撸起袖子自己干了?
事实上,张伟的离职并不能说是突然。过去几年里,早有许多机会找上门来。他心动过,但又始终觉得那些工作与他平日里做的事情大同小异。对于那些套路,他早已轻车熟路,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下一步该是什么流程,已然没有任何挑战。
“如果继续待下去,我能想象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四年后如果再给我个机会,我可能都不一定会走了,机会成本太高”,张伟皱一皱眉头,“这样一想,会让我感到十分恐慌。”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我还是想再试一下,我不相信自己就这样了。”原本面对镜头还略显腼腆的张伟,在说到这句话时目光却显得异常坚定。
或许确实如他所说,随着工作阅历趋于“饱和”,该见的也都见过,能做的也都已做的差不多了,在同类工作中难以再有更多的获得感。如此一来,辞职创业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其实,关于创业的想法,在张伟脑子里冲撞,也不是一两天了,早在2014年便已萌芽。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形,直到2016年,直播元年的到来。
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有过媒体经历的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嗅觉更为敏锐,对于行业趋势发展的判断上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张伟也不例外。
2016年直播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数据显示,国内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已经多达200余家。截至6月底,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达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且规模仍持续上涨。
直播行业的火爆,让张伟看到了机会。不过,他所瞄准的并非当前各平台火拼的泛娱乐化直播,而是垂直细分领域的直播——“彩贝财经”由此诞生。
正如其名,这是一个“直播+财经”的平台。张伟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首先,主打颜值经济的秀场直播,用户忠诚性较低,各式同质化的主播表演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其次,泛直播平台运营成本过高。某些平台为追求用户量,与人气主播签约形成分成机制,利润早被摊的很薄。而由活跃用户量而带来的带宽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有人算了一笔账,在线人数每达到百万人,直播平台每月仅带宽费用就超过了3000万元。
而就目前来看,传统秀场直播的获利模式却仅限于打赏、卖道具会员服务等。显然,这些收益远不足以支付高昂的运营开支。
在张伟看来,比起那些嘟嘴卖萌的秀场直播,财经类直播内容专业性强,每条资讯都能够给用户带来潜在价值。并且品类丰富——从线上的大咖解读股市再到线下各种发布会、沙龙、讲座等应有尽有。
从商业模式来看,财经直播除却常规的打赏、会员之外,还可以通过售卖付费课程,以及门票等来取得收益。相比泛娱乐化直播的获利渠道也更多元。
此外,当前泛娱乐直播已经成功培养了用户观看的习惯,这也为垂直类直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节省了一大笔力气。
看准了行业趋势,分析了商业模式,拉到了创始团队后,张伟便一头扎了进去。
从西北旺搬至望京SOHO已有整整6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张伟告别了以前的四平八稳,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
“创业真是处处都是坑,心理不够强大不要做这个,我现在也都是这样劝朋友的。”张伟感叹。曾经在平台积攒了11年的资源,并不能够直接平移过来,以往觉得很简单就能处理完的事情,在现在都有可能来个当头一棒。
他举了一个小例子,最近在某平台上投放推广内容,但始终未能按约“上头条”,催了多次也未能解决。这在曾经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
不过,这和他遇到真正的麻烦相比,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挑战在于财经直播这个模式本身。秀场类主播普遍较年轻,对于这类移动传播的接受度也较高,而且原本对他们的设定也不需要他们传达什么实质性信息,与观众多互动即可,门槛较低。
而财经类则完全相反,由于专业度高,大多数业内资深人士年龄都较大,“有很多大牛还无法接受这种直播的模式”。张伟说,“还有些人写虽然文章很有逻辑,但要让他面对面直播,他就不擅长了,这些都是问题。”除此之外,尽管这类细分领域虽尚处于蓝海,但前来抢占份额的大大小小“玩家”已经不少:有平台发力较早招揽了不少大咖;有平台大笔砸钱大打明星牌;还有许多自带投顾团队、当红财经主播……对于张伟来说,竞争并不算少,彩贝财经的优势也并不明显。
尽管张伟一再强调财经直播注重的是专业性,不看脸。但直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参与感,与主播的零距离感,以及真实感,“三感合一”,只有K线没有人,或者互动性较差,自然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因此,迎来了直播元年,完成了平台从0到1的跨越,但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就能“顺其而然”成功了,未来的路显然还很长。
采访临近尾声,天色已晚。但张伟与他的团队似乎并没有结束工作的打算。与他们告别后,走在SOHO大楼间的小道上,看着那一间间仍在挑灯奋战的格子间,不禁感慨,一年后或者数年后,有多少人会还在这里坚持?有多少人会选择新的出发点?又有多少人会幸运地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