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9/ 08 10:38:5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完善大宗商品储备调节机制 纾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

字体:

  今年以来,我国商品期货品种呈现价格波动大、上涨品种明显占多数的特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5个月回落,需求扩张临近极限。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传导受阻,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尤为显著。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完善战略储备市场调节机制,增强大宗商品储备和调节能力,更好发挥战略储备的稳定市场功能。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经济波动呈现新特点,加强国家物资储备政策调整十分必要。

  价格波动增大

  今年以来,受全球流动性泛滥驱动,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且波动较大。

  商品价格大涨的同时,全球疫情反复也在一定程度上扰动了经济运行。“国内PMI在扩张期内回落,需求不足,导致PPI与CPI传导不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是及时的。”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建立储备体系,一是可以保证上游原材料的供应,维持产业链供需格局稳定;二是在物价运行过度偏离中性水平时,起到平抑物价波动的作用,使得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美尔雅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原涛向记者表示。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指出,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商品产能的无序扩张得到遏制,尤其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煤炭、部分有色和化工等商品供应面临的环境治理方面的制约力度会越来越大,有必要增加这些商品的储备。

  充分利用期货市场

  景川提出,国家储备需要对市场进行研究、对经济发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预设,在此基础上建立匹配经济发展的储备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商品期货市场的高流动性以及公允价值体系,按照储备计划逐渐实现其储备目标、价格体系的传导以及物流与商流的统一,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量价的平衡。

  “商品市场在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也可以对实际的现货储备进行存货保值,从而增加了储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至于出现物资储备出现大规模减值的风险。”程小勇建议,除了加强顶层设计之外,还要鼓励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物资储备之外,还需考虑产能储备,比如部分低碳绿色的产能,可鼓励优先发展。

  由于中国在商品市场的定价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内储备政策及时调整也有助于稳定全球商品价格、熨平经济波动。“对于某些对外依存度较强的大宗原材料,其定价模式将逐步从外盘定价、通过国内港口基差变动,进而传导至内盘价格的模式,逐步进化为国内供需及储备轮动,叠加外部经济运行共振决定。”原涛指出,从目前中国在国际大宗贸易当中的地位以及国内调控的成熟度来看,后期国家储备政策对原材料价格运行的实际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企业需重视库存管理

  “今年以来,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成本攀升,因下游需求不足,价格传导不畅,经营难度加大。”景川说。

  “结合宏观周期及国内供需形势看,目前企业出现库存被动上行、现金流下行,与国内走高的工业品价格情况背离。在此情况下,建议不要继续追高国内大宗原材料价格,可以对当前高库存商品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原涛建议。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程小勇认为,2020年4月以来,全球大宗商品持续上涨,部分商品甚至突破了2011年经济增长高峰期的价格,这并非仅为需求层面驱动,更多的是供应端的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充分利用市场价格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弹性是必要的选择。

  景川提出,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工具为远期订单锁定毛利,控制风险后使公司能够做强做大,开拓销售渠道并提前锁定销售量。“由于现货库存累库、去库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利用期货工具可以实现虚拟库存的调节,是一种低成本的管理手段。”

  “从存货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和政府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程小勇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作用,运用期货或期权工具建立虚拟库存;二是当前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并非是原材料紧缺,而是高价格,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对原材料和产成品存货进行套期保值,锁定采购成本和销售利润;三是政府层面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补贴力度,或给予小微企业“期货+保险”的保费支持及衍生品对冲费用支持。

【纠错】 【责任编辑:刘绪尧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23112783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