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工程密集开工,聚焦“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领域——
重大项目挑起稳投资大梁
新年开工忙。2022年元旦刚过,多地重大项目纷纷集中开工,靠前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新基建、重大民生项目等成为重要布局领域。专家表示,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投资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稳增长成为共识,基建投资增长预计迎来“开门红”,并将为全年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项目火热开工
1月4日,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共组织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2322亿元,涉及基础设施、现代产业、民生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当天,安徽举行2022年第一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集中开工重大项目731个,总投资376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62.5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社会事业等领域。
1月5日,浙江省35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63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1亿元,计划3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建设。1月6日,上海五个新城新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0个重大项目涉及高端产业、科创、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总投资额1328.2亿元。
广东、河北等地也陆续公布了新一年重点项目的投资计划。比如,广东初步安排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9000亿元,比2021年增加1000亿元。将加快推进在建工程,抓紧新开工一批成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市管网等重点项目。《河北省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显示,2022年河北重点建设项目共安排695项,总投资1.12万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
“新年伊始,各地频传重大项目开工消息,表明投资开始加力提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方面,稳定经济增速必须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投资要发挥关键性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要积极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年初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加大相关领域投入,是落实政策发力靠前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加快形成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当前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重大工程建设仍然非常有必要。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并形成实物工作量,尤其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施“双碳”战略的投资,重点建设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竞争的重大关键性、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将有效发挥重大项目的“压舱石”作用。
靠前发力稳投资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表示,一是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市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靠前下达资金。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三是靠前安排项目。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有效投资。
据了解,2021年底,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根据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通知,2022年专项债券资金继续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个大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表示,已形成2022年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为2022年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打下扎实的项目基础。
“2022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突出,因此要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把政策用好用足在压力增加之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温彬表示,提前下达了专项债务限额,提前形成专项债券项目准备清单,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专项债券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稳投资稳增长的作用。
王军认为,2022年的资金下发节奏理应前置,加快进度、提前发力。从政策角度看,2022年的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支出强度更大、支出进度更快,确保中国经济能够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王军看来,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将凸显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关键变量和逆周期调节重要抓手的独特作用。随着政府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逐步放松财政政策和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将有助于改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助力基建投资增速企稳回升。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很有必要,并有望在未来逐步承接部分传统基建投资放缓的市场空间。
“考虑到专项债发行到形成基建投资之间通常会有一到两个季度的时滞,预计最早在2022年二季度、最迟2022年下半年基建的逆周期属性将充分体现,基建投资增速或反弹至5%到6%。”王军说。
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各地重大项目的普遍特点。例如,河北省表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项目先进性和整体性,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优先安排产品、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项目,优先安排民生重大工程。浙江省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轨道交通、安澜工程、公共卫生、基础教育、文化旅游、城市有机更新、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王军认为,2022年,财政政策的重心应聚焦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应重点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聚焦“两新一重”等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领域有效投资,加快5G、千兆宽带、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以公共支出带动民间资本投资。
温彬表示,扩大有效投资,要聚焦重点投资领域,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补短板成效显著的领域、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效果的领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用突出的领域,持续加大投资规模和政策支持力度。在资金来源方面,要根据项目特征,有效运用公共财政、专项债券、银行信贷、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等多种资金,在保障资金来源的同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无效投资。此外,还要形成政策合力。对于重大、优质、效果明显的项目,政策支持要尽量覆盖投资的全流程,避免出现堵点和不畅环节,影响投资效率。
“2022年,投资将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稳增长已成为各方共识,扩大有效投资将成为做好逆周期调节的有力抓手。”温彬表示。
展望全年投资,温彬认为,当前部分重大项目已经开工或蓄势待发,基建投资增长预计迎来“开门红”,全年在托底经济中有望产生明显成效。总体看,预计资本形成总额对2022年GDP同比增长的贡献率将比2021年明显回升,投资将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记者 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