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1/ 17 22:35:14
来源:新华网

2021年关键经济数据出炉,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字体: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2021年关键经济数据出炉,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17日,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正式出炉: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这份“成绩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梳理。

  GDP同比增长8.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1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1%,一至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按两年平均算,分别增长4.9%、5.5%、4.9%、5.2%。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对此评价:“经济较快增长”“运行总体平稳”。他表示,这一增速高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6%以上的预期目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在全球疫情冲击下,我国依然能保持这样的增速非常不易。尽管经济增速逐季放缓,但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长率比三季度还要高,反映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稳”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专家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预计一系列政策部署将有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人均GDP超1.2万美元: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持续提高

  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

  宁吉喆表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持续提高,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他同时指出,应清醒看到,我国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

  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超54万亿元,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

  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及疫情、汛情影响,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四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

  2022年投资增速是否会进一步回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说,五年规划第二年通常是重大项目落地时段,而且随着PPI涨幅回落,中下游制造企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会得到缓解,这将进一步拉动整体投资。

  宁吉喆认为,我国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他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

  CPI同比上涨0.9%: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

  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期,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1%。从12月看,CPI与P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专家指出,2021年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得益于国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针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供需双向调节、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王军表示,受猪肉价格逐步进入上行周期、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CPI涨幅或将有所扩大,但总体可控。同时,在高基数、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实施、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下,PPI涨幅料继续回落。未来,物价涨幅仍将处在合理区间。

  消费总额超44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同时,疫情下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去年,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18.8%,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1%。

  “消费总量达到44万亿元是一个新的台阶。”宁吉喆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年是79.1%,最终消费是65.4%,这凸显了国内市场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疫情反复对服务消费、接触性消费造成负面影响。12月消费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18%,11月消费比上月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指出,我国消费依然展现出较强韧性,未来挖掘消费潜力应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等方面入手发力。

  外贸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 外资同比增长14.9%:具有综合竞争优势

  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月度增速屡超预期。

  外资也交出亮眼“成绩单”: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不仅量稳而且质增,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资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7.1%、16.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表示,外贸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但考虑到一些国家生产能力逐步恢复,部分转移至我国的订单或将有所回流,2022年出口增幅有可能放缓。”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继续为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各国应对疫情、推动经济复苏,对吸引投资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我国依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引资形势。“但要看到中国经济恢复势头良好,不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并且在市场规模、产业配套等方面具有综合竞争优势。”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

  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达到了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稳就业首先要稳经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近200万人就业,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要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再生产动力,提高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青年就业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促进青年就业、破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调整人才结构、改善教育专业设置、转变就业观念等举措多管齐下。

  单位GDP能耗下降2.7%: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预期目标。初步测算,2021年,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2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宁吉喆介绍,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5.6%、42.1%,“这些数字都是超常规的,市场特别好。”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约束的一面,又有激励的一面,这两年,国内的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热点产业都与“双碳”刺激效应有关。随着时间推移,激励的一面会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有机融合。(记者于佳欣、谢希瑶、舒静、韩佳诺)

【纠错】 【责任编辑:马俊卿 】
新闻链接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6009112827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