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政策例行吹风会。信息显示,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集中带量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将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
同时,未来将通过不断完善措施,特别是将供应、质量、信用等相关因素纳入集采规则,真正消除带金销售的生存空间,从而激励企业通过规范竞争,促进流通行业整治。
药品等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近年来,为了降低药品价格,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2018年以来,我国已推进了6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经过三年努力,6批药品带量采购共采购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其中,2021年开展胰岛素专项采购,首次将集采从化学药品拓展到生物药领域。在高值耗材方面,聚焦心内科和骨科两个群众最为关注的领域。
同时,陈金甫表示,地方在参与国家组织集采的同时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从采购品种看,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类药品板块均有涉及,冠脉球囊、眼科人工晶体两个品种也已经实现了省份全覆盖。
“从目前来看,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格局,集采竞价规制、质量、供应、配送、使用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也日趋完善和优化。”陈金甫透露,经过集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前六批药品集中采购平均降幅53%,心脏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有力挤压了虚高空间,患者受益明显。从三年的改革累计成果来看,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
临床使用药品、耗材的质量得到稳定提升,临床服务需求充分释放。陈金甫说,从统计上来看,集中采购品种中,群众使用原研药和通过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份额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以心脏支架为例,原来在支架产品中间,1/3是不锈钢的,现在基本已被淘汰,中选的产品铬合金使用率达到了95%。从中标品种来看,用量也明显上升。首次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聚焦心脏支架集采已平稳运行一年,中选支架总量169万套,达到全年协议采购量的1.6倍。
查缺补漏 种植牙、药物球囊纳入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会议定调将进一步推进集采提速扩面,地方集采的药品和高值耗材数量至少翻倍,并将以联盟进行集中采购为主体。
加速推进集采提速扩面。陈金甫表示,下一步,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重点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
“种植牙是一种重要的缺牙修复治疗方式,社会需求较大。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今年上半年力求推出联盟集采。”陈金甫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口牙顶套房”,种植牙价格居高不下。此前我国已有城市进行了探索,同时精简收费项目、限制公立医院自主定价项目和收费规模等。这一方面将大幅降低种植牙的价格,另一方面,种植牙渗透率将大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将明显提升。
我国对种植牙需求明显增加。国海证券分析师周超泽表示,种植牙是治疗牙齿缺失的最佳方案,2020年我国种植牙植入数量预计400万颗,按消费端单颗种植牙患者支付7400元计算,2020年市场规模297亿元。
药物球囊则是涉及心内科的重要耗材。此前,心脏支架通过集采降价后使用量上升,同时,药物球囊的使用也大幅上升。但由于药物球囊未纳入集采,价格存在虚高。2021年,江苏等地已经开展了药物球囊的集采实践,今年要扩到全国,堵住价格虚高的空间。此外,脊柱类耗材现在正在进行信息标准化,待条件成熟后,今年有望顺利开标。
多方获利 集采品种将再翻倍
会上指出,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使之成为新的集采常态,从而达到稳定社会预期、稳定行业生态的目的。
陈金甫说,从品种提速来说,目前我们正在谋划的是第七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从三年来的情况看,包括地方集采,平均每个省份集采品种累计已达50个,高值医用耗材达到了3种。下一步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覆盖到5个品种。
“原来的集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去年拓展到了胰岛素、人工关节,今年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对群众反映多、价格调整空间大的耗材品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陈金甫说,今年准备在骨科脊柱类耗材进行集中带量采购。地方将进一步在其他领域进行探索,包括中成药将有序进一步扩大范围。
“我们不追求最低价,也坚决反对跑步竞价。”陈金甫说,采购规则在不断完善。在规则层面,最早“4+7”试点是只选1家,最低价中标,竞争非常惨烈。到了第二批、第三批逐步优化,放宽竞争格局,平衡使用和供给,适当保持竞争率,这样能使价格达到合理回归。
2020年,公立医院药品使用监测数据表明,全国所有的二、三级公立医院和5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国家一批集采中选药品的约定采购量是227.1%,占同年该25个药品品种使用量的79.1%,完成二批约定采购量的168.9%,占同年该32个药品总使用量的63.6%。同时,上述医院一批国家集采中标药品使用量较2018年分别增加了129.7%、143.3%和188.6%,二批使用量较2019年增加了114.9%、130%、135.4%。
对此,陈金甫说,过去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在50%左右,集采后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一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从原来的6%、10%,已经上升到20%。“医药企业要找出技术硬杠杆,真正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