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消息称,近期多家国际资管机构积极申请上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坚定看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发展,国际资管机构深耕中国市场中长期规划并未改变。
国际资管机构巨头的布局动向,一向被视为预判经济前景的晴雨表。专家表示,中国持续稳定恢复的经济态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坚定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吸引外资投下“信任票”的关键。
外资机构加快入场
据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披露,近期,先后有汉领资本、建银国际、鼎晖投资、集富亚洲(二期)4家机构申请参与QFLP试点;贝莱德基金、安中投资两家机构申请参与QDLP试点。目前6家资管机构试点资质均已获批。
在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仍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多家国际资管机构表示,这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贝莱德基金董事长汤晓东表示,贝莱德相信并长期看好中国市场潜力,此次获批QDLP业务,是贝莱德进一步引进海外投资及风险管理经验的良好契机。鼎晖投资管理合伙人胡宁表示,中国资产不仅能够依托国内实体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也将在全球市场中扮演避险资产的角色。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国际资管机构计划加大在华业务,提交了追加试点额度的申请。日前,瑞信投资、品浩投资、瑞锐投资3家QDLP试点机构分别获准追加额度2亿美元、2亿美元、1亿美元,获准总额度分别达到4亿美元、4亿美元、1.5亿美元;海纳华、信旌投资两家QFLP试点机构分别追加0.7亿美元、5亿美元投资额度,获准总额度分别达到7亿美元、10亿美元。
“国际资管机构积极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体现相关机构信任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跨境投资政策不断完善,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渠道不断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国际资管机构“跑步”进场,既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在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意味着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得到国际资管机构的认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稳固;还意味着国际资管机构能够着眼价值,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这有助于引导部分缺乏长期投资眼光的资管机构重新关注未来,稳定市场情绪,促进价值回归。
坚定看好中国市场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反复延宕,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跨国投资形势依然严峻。市场有担忧之声,未来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是否会减弱?
不可否认,今年以来,全球跨境资金流动波动性上升。从沪深股通交易情况看,1月和2月外资为净流入,3月为净流出,4月又转为净流入。对此,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近日表示,从历史经验看,外资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近期外资流动和交易情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年以来,配置型、长线资金保持净流入,表明外资看好A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拉长时间轴看,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不仅没有放缓,反而在加速。去年外资净流入A股市场3846亿元,为过去5年最高水平;2019年至2021年,我国共计引进股票市场的外资达8874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加,未来外资持续流入中国仍是大趋势。”李湛表示,中国在疫情冲击中较快恢复,叠加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充裕等优势,具备对外资的长期吸引力。
我国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举措,也提振着外资来华投资信心。近期,一批新的开放措施陆续落地。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去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准入限制,降低外资保险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
多重利好之下,外资机构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对于A股未来走势保持乐观。渣打银行近日发布报告表示,源于政策扶持和相对低廉的估值,渣打依然认为中国股票在长期可能跑赢全球股票。摩根士丹利近日也发布报告表示,仍然看好A股,A股在短期内能够从潜在的宽松政策中获益,并且与长期增长机会(IT、工业、绿色经济等)保持一致。
扩大开放脚步不停
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正积极“走进来”,共同发掘和分享中国经济活力。但总的来看,吸引外资入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外资持股在A股流通市值中占比在4.5%左右,而韩国、日本市场的外资占股市流通市值的20%至30%。
吸引外资入市,还有政策优化余地。李湛表示,当前,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还存在一些堵点、难点有待打通。以QFLP为例,在投资范围、准入门槛等方面依然面临一些约束,其资格申请涉及各地金融监管部门的前置审批、工商登记、基金准入等程序和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约束,同时也受外汇管理部门在额度审批、资本汇入、结汇投资等环节的监管约束。此外,各地关于QFLP政策的相关规定也有些许差别,需要外资机构鉴别遵守。
如何进一步畅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李湛认为,要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同时增强外资投融资便利性。首先,持续简化、优化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流程,适当放松行政审批、外汇和业务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为外资机构提供更便利的渠道。其次,逐步放宽外资投资范围,提供更多样化投资标的,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投资需求。此外,还可以加快产业和消费升级,向全球投资者展现更具价值的投资前景。
“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在合规经营、政策理解和机构运营上下功夫。”田利辉认为,我国监管部门也应关注外资机构在国内展业时遇到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地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监管透明化和市场国际化。此外,还应分析外资实际进入规模、投资时长和资金流向等,做好政策引导,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伴随金融开放有序推进,未来外资机构将在中国拥抱更多领域。王建军表示,接下来,证监会将推出更多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包括优化拓展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拓宽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标的范围,拓展优化沪伦通机制;丰富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的产品供给,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深化与境外监管部门合作,加强与国际投资者沟通,为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良好的、可预期的国际环境。(记者 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