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6月15日电(王亮)夏日的吕梁山,树木葱郁,满眼皆绿。行走在山西省吕梁市,看到的是资源型地区转型的火热,感受的是乡村振兴的步履铿锵,听到的则是发展旋律的“变奏”。
生态变奏!从“荒山秃岭”变身“绿水青山”
端午时节,吕梁市临县胜利坪62岁的高大爷一家三代来到城区东山上放风筝。抬头看见蓝天白云,放眼望去树木葱郁,低头瞧见绿草花红……“以前山上树不多,一下雨沟里都是泥水;现在种上树了,下雨天河水都不浑。”
临县的山上种满了绿树。新华网 发
吕梁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境内沟壑万千,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曾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脱贫攻坚战以来,吕梁推动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探索出购买式造林、合作社造林、贫困群众管护等模式,走出一条增绿与增收的双赢之路。
“‘十三五’期间,临县累计造林1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18.3%提高到2020年的25.1%。”谈起植树造林,临县林业局局长刘新明滔滔不绝,临县采取阔叶树与针叶树混交,林下种植中药材,既有美丽景观,又有林药经济。
航拍夏日吕梁山。新华网 发
来吕梁旅游的陕西游客原以为这里是荒山秃岭、树不生叶,看到的却是满眼皆绿的绿吕梁;钟情鸟儿的摄影师拍到苍鹭、白鹭等候鸟在碛口翩跹、留恋吕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吕梁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称,吕梁要统筹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根本性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吕梁。
产业变奏!从“一煤独大”转型“四梁八柱”
同样质量的铝水和铝合金,价值有多大差别?在位于吕梁兴县的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这个差距是100倍。
“公司的3D打印能生产高精度的配件,用在航空航天领域,附加值高。”公司副总经理贺玉龙介绍称,2021年落户兴县延伸了当地铝工业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消化铝水12万吨,助力当地实现“铝水不落地”目标。
这是资源型地区吕梁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吕梁市市长张广勇表示,吕梁推动煤、焦、铁、铝、电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氢能、白酒、新材料、非常规天然气、文化旅游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规模集群发展,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四梁八柱”转变。
转型也是吕梁资源型企业的“关键词”。
鹏飞集团氢湾项目。新华网 发(冯宇 摄)
在吕梁孝义,氢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鹏飞是一家从事煤焦化工全循环产业链的企业,在炼焦过程中有大量的氢气释放,同时煤焦行业有氢能重卡应用场景。”鹏飞集团总裁郑鹏表示,企业抓住优势上马焦炉煤气制氢,并延伸到汽车制造、电堆、电池等全产业链布局。
数据显示,2022年吕梁市经济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煤炭工业增长11.2%,非煤工业增长1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0%,装备制造业增长39.7%。
生活变奏!从“连片贫困”奔向“乡村振兴”
“香菇菌盖做食材,香菇腿做香菇酱,香菇脚做药材。”临县白文镇史家滩村高青香的工作是用剪刀让一个个香菇“物尽其用”。
张峰投资建设的香菇大棚,让乡亲们有了工作。新华网 发(冯宇 摄)
高青香靠自己劳动挣下家里日常开销,这与在省外卖钢材、重回故乡种香菇的“90后”老板张峰有关。2021年以来,张峰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35个养菇棚、65个出菇棚,养菌、收菇,一年到头也闲不下来,“看着出外打工没活干的年迈乡亲,在这里找到了事情做,我就心满意足了。”
食用菌是脱贫攻坚以来吕梁壮大起来的产业。吕梁山里夏天气温低,补充了市场上夏季香菇的缺口,食用菌稳定在1.25亿棒。临县县委常委、城庄镇党委书记孟飞时常来到香菇基地,与张峰一起谋划延长香菇产业链,一条香菇脆的生产线正在酝酿。
昔日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整体脱贫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回乡的张新勤,已将“青塘粽子”做得有声有色,现在谋划依托前青塘村的水资源、红色资源、古建资源等,在乡村旅游等方面发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吕梁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
民之所愿,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
老百姓“有学上”了后又想“上好学”,吕梁市委出台了“办好人民教育的行动方案”,其中就包括引入黄冈中学教育资源。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对服务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吕梁近期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以此激发市场活力、加速市场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