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3日电 题:满眼丰收景 处处高产田——河套秋收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国庆节假期,正逢“塞外粮仓”内蒙古河套地区农忙时节,当地农户抢收秋粮,确保600多万亩玉米颗粒归仓。
临河区干召庙镇黄济村村民收割玉米。(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连日来,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黄济村的田野上,马达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玉米,农户及时将机器分拣出来的玉米棒运回家。村民吴万生说:“今年病虫害少,田间管理好,种的75亩玉米收成看好,初步测算,每亩能产5000多个玉米棒子。”
记者现场看到,黄济村周围都是集中连片的玉米,10多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一根根黄灿灿的玉米棒滚落进车厢。黄济村党支部书记吴万平告诉记者,全村7400亩耕地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实现从种植到收割的全机械化作业,产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今年,全村种植5100多亩高产玉米,预计每亩同比增产50公斤左右。
临河区干召庙镇黄济村村民收割玉米。(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据介绍,临河区是全国产粮大县,由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等原因,种植的玉米具有淀粉含量高等优点。近几年,当地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契机,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无膜浅埋滴灌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实现大田最高单产超过1.1吨。“今年临河区玉米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比去年增加16万亩,逐步实现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种植。”临河区农牧局局长李泉说。
记者在临河区八一乡八一村走访发现,全村4700亩玉米的收割工作已完成大半,多数农户已将收获的玉米运送回家,收割机则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刚结束玉米收割工作的农机手汪志强说:“过去我们村的耕地没有进行高标准建设,地块小,垄道短,收割机回转作业比较费劲,1天最多能收割40多亩玉米。现在全村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我1天能收割80多亩玉米,效率提高1倍。预计今年每亩玉米产量达到1000公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变成高产田、高效田。”
临河区八一乡八一村村民收割玉米。(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是我国优质中强筋小麦、优质玉米主产地。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斌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逐步实现“一户一田”“一村一田”的格局,实现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增收10%以上,让良田多产粮、农户多增收。
据了解,今年巴彦淖尔市玉米种植面积达617万亩,预计平均单产达815公斤、总产量近50亿公斤,同比增产3.45亿公斤。全市现已安排1600多台玉米收割机进行秋收,预计在10月中旬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