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23日电(记者黄浩然、郭杰文)说起风电叶片,你或许能想到耸入云端的“风车”,也或许见过高速公路上装载叶片的货车。
走进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可以近距离观察一支支约30多层楼高的“借风神器”——从叶根至叶尖渐缩的叶片上,镀上一层白色的膜,最粗的叶根部直径将近5米,最薄的叶尖不过一张硬纸板的厚度。
让人惊讶的是,风电叶片无金属构造,由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主要材料制成,既要保持高强度韧性,又要保持轻度,才能实现正面、侧面、背面等全方位来风都能转动发电。
两年前,同样是在这家企业采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生产的叶片最长达到80.8米。
图为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的风电叶片产品。
两年后再访企业,记者得知80.8米已是目前生产的最短叶片,产量不到一成,此外大多数叶片长度已突破90米,最长的是95米长的超大型叶片。
记者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看到,两侧分列一道巨型“滑梯”式生产线,一眼望不到头。企业总经理张大为告诉记者,市场需求倒逼生产线加速迭代,过去2年生产线每年都在升级,其中叶片毛坯成型模具相比过去加长了30%。
“从80.8米到95米,叶型变长近15米,发电机组设计就必须改良,不仅叶型要更轻量化,对质量控制的要求也更高。”今年26岁的徐子晨说,他4年前从南昌航空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后进入该企业,如今是该企业的工艺装备部经理助理。
图为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线。
过去,叶片毛坯灌注树脂的工序,主要依靠堆高车将一桶桶80公斤的树脂运到模具旁,再由工人将树脂搬运到平台上,至少要搬运10个来回才足够灌注一支叶片。
为生产出更长的风电叶片,徐子晨和部门同事在新生产线设计中引入智能生产工艺,通过覆盖模具每个角落的管道,实现全自动灌注。
“仅是这道工序的更新,就减少20%的人力成本。”张大为说,将工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再通过培训和实践掌握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实现单条产线用工减少、总用工规模扩大、员工素质加快提升的变化,叶片生产周期由过去的36小时缩短到24小时。
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为正在为记者介绍生产情况。
张大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订单已排满全年,预计今年公司年产值18亿元,比去年增长30%以上。
在淋漓春雨中离开工厂,记者看到外墙上“借自然一片风力 还人类一份清新”的标语格外醒目,一支支风电叶片越“长”越长,像雨后冒尖的春笋,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