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年中经济调研行丨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年中经济调研行之中小企业篇-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7/ 23 21:38: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年中经济调研行丨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年中经济调研行之中小企业篇

字体: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年中经济调研行之中小企业篇

  新华社记者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止跌回升。6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1,比上月上升0.2点,结束连续3个月下降态势,且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有活力,经济才能发展更好。今年上半年,面对内外部需求低于预期的现实压力,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企业怎样迎难而上?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提振企业信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到天津、河南、陕西、浙江、广东等地,实地调研中小企业情况。

  承压前行 信心提升

  夏日炎炎,蝉鸣不止。在位于河南的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电商发货区,电商订单打印机不停地“吐”着新订单。拣货、打包、贴单……工人们在成品线上忙碌着,一个个等待发往全国各地的包裹已经码放整齐。

  “电商渠道帮了大忙,我们现在是几大电商平台全力出击,成效不错。”仲景食品相关负责人说。

  订单、销售有增长,这是不少企业真实的收获。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仲景食品并非个例,不少受访的中小企业认为,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好于2022年同期水平。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也印证了企业信心进一步回升。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看,今年上半年,除了1月份同比有所下降外,2月至6月同比均有明显提升。

  信心好转的背后是政策持续发力。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重磅会议释放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信号。从中央到地方,针对民营企业痛点难点,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下决心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一系列举措持续解民营企业之忧、纾民营企业之困。

  “各种新的支持政策和项目补贴申报,政府有关部门都会及时通知企业,我们有什么困难也会主动和政府沟通,双方沟通很顺畅,也让我们更安心。”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季宝锋说。

  采访中,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坦言增长不及预期。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彬指出,考虑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带来的利好,企业年初制定目标时比较乐观。但从实际看,完成全年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压力。

  原因何在?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海外客户去库存造成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给企业海外订单带来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也有企业面对不确定因素,对投资持观望态度,导致企业上下游客户订单缩减。

  一家产品以出口为主、从事无线家居智能安防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出口有所减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海外客户囤货量大,现在正忙着去库存。加之东南亚等地的供应链恢复生产,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经济复苏是一个过程,企业苏醒也需要一个过程。”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柱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企业发展信心有所回升,但稳预期、提信心仍需发力。特别是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更要精准施策、回应关切。

  深蹲蓄势 打开新局

  “市场承压的关口,也是深蹲蓄势的良机。”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巍的这句话,说出了广大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也透露出大家转型应变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对于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而言,现在正是咬牙坚持的关键时刻。公司海外销售总监单晨溪介绍,因为回款账期过长的问题,企业现在资金压力比较大,“但有订单还是要接,现在也是抢占市场的好机会”。

  国际市场疲弱就开拓国内市场,线下销售难增长就线上全面铺开,老赛道几近饱和就开辟新赛道披荆斩棘……面对来自市场的压力和挑战,许多中小企业发挥优势,快速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全力以赴打起了“突围战”。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5、6月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新产品、新客户,为企业打开了新市场。新技术、新设备,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条件。

  受到上半年经营情况的影响,不少企业推迟了年初制定的投资计划,尽管“一掷千金”的扩张投资延迟了,但细水长流的研发和技改投入却在持续增加。

  记者在河南见到南阳宛禾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范祥的时候,他正计划前往广西柳州去“取经”。成立不久就遭遇疫情,宛禾香食品艰难起步却也赶上了电商销售的快车道。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范祥就迫不及待要进行设备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标行业领先的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产量。

  在调研中,一位公司财务总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研发和技改投入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调整,而且研发投入能抵税。“生产线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可以一条线一条线来,企业和员工都有时间适应和学习。”这位财务总监实话实说。

  开源节流,省钱就是赚钱。

  面对国内外市场新变化,在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双利看来,数字赋能、管理优化、降低财务成本等多维度、多角度进行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为此,迎丰科技股份斥资10亿元打造“智慧工厂”,从生产装备到环保治理,基本实现了印染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我们集团每年大约有30亿元的销售额,几十个环节加起来如果能省1%,就能省下3000万元。”傅双利说。

  政策发力 企业努力

  企业好,经济才能好。

  围绕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题,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天津,天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提出2023年度工作要点,从7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工作任务;在河南,加快推进相关立法项目进程,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促进公平竞争和法治化建设;在陕西,政府提出 “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每年引导不少于2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

  在这次调研中,记者感到“放水养鱼”“留住青山”的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这些年我们切实地享受到政策红利。”致恒(天津)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任玉宝说,企业发展主要靠科技研发和技术工人,企业每年仅研发投入抵税就节省近400万元,这对企业的帮助很明显。

  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八方面31条举措,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

  根据国务院部署安排,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建立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并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经营发展真实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

  “这是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范祥告诉记者,企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政府各种支持和帮扶,享受了政策红利。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他曾担心政策会转向,但此次出台的八方面31条举措让他打消了疑虑,坚定了信心。

  “这31条举措与我们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像融资支持、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这些都是我们最关心的内容。”范祥说。

  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贯虹看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就要服务好中小企业。

  天津港保税区对区属的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进行了规范化市场化改革,希望通过政府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引导区内优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区内优质企业我们自己都不投资,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呢?”刘贯虹笑着说。

  活力是信心的展现,信心反过来会进一步提升活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67.0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4%,民营企业活力在不断增强。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临港产业园,今年春节正式投产的西安同创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营业额4000多万元,目前还在冲量。”企业负责人倪龙刚说,车间里的工人数量已经从一季度的40余人增至100多人。

  “政策不断发力,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倪龙刚充满信心地说,下半年企业还将拓展电视机出口相关业务,中欧班列长安号将带着企业走得更远。(记者刘开雄、李延霞、王雨萧、赵文君、雷肖霄、郭方达)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76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