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9月19日电 题:共享开放红利 同绘发展画卷——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陈国军、潘强、黄浩铭
山海之约,相聚绿城。
9月16日至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今年恰逢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这场新冠疫情后全面恢复线下举行的盛会备受关注。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环境,增强供应链韧性,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东博惠多国 内外引活水
这是一场凝聚中国与东盟共识、结出累累硕果的双向奔赴。
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7个国家恢复包馆,参展国家和地区40多个,近2000家企业参展……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内,中国和东盟高规格代表团共襄盛会,共话战略对接,推动务实合作。
马来西亚客商刘贤盛今年是第8次参加东博会,为了将产品更好地推向中国市场,他提前准备了600多件榴莲果肉雪糕。
“榴莲类食品非常受中国消费者欢迎,我们只担心没带够,不担心卖不完。”刘贤盛说,“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寻找代理商,分享中国机遇。”
9月18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越南客商在销售榴莲。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主要出口目的地,东博会和峰会继续成为马来西亚企业发展的催化剂,促进贸易合作,刺激经济复苏。
2004年,首届盛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南宁。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已成为东盟和中国之间引领经贸合作的旗帜,双方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大数据、新能源、电子商务、服务贸易、产业对接等合作内容“多点开花”,各种贸易形式“齐头并进”。
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普坦表示,东盟国家与中国合作硕果累累,东博会已成为促进东盟成员国与中国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互通、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第11届东博会首设特邀合作伙伴,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曾受邀,东博会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更大区域拓展。
本届东博会吸引众多日本企业前来寻觅新商机。在日本秋田市展位不远处,日本欧力士集团展位的屏幕上不断循环播放企业各类业务简介。“往年东博会我们只是观展,但今年就变成参展,看中的就是东博会带来的发展潜力。”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说,除文化产品外,集团正积极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开拓清洁能源、智慧城市建设、大健康等新兴业务。
老挝工贸部副部长玛诺通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力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成员国间经济与技术合作,不断缩小相互间的发展差距。
本届东博会共组织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总投资额4873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65%,活动场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届新高。
创新再升级 激发新动力
创新一直是中国—东盟合作永葆活力的“密码”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在东博会D3展区,一架轻型直升机吸引了众多观众排队“试乘”。它采用全球先进的180马力涡轴发动机,重量仅为同排量活塞发动机的三分之二。“除了直升机正进入东盟,集团的光伏产品已应用于印尼新首都建设,为中印尼高质量共建‘区域综合经济走廊’提供新动能。”多弗集团副总裁李振宇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当前,中国与东盟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发挥互补优势,合作层次从货物贸易和投资延伸到高科技产业链。
在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展台,戴上VR眼镜,即可进入“太空世界”,这家公司一个多月前发射的卫星虚拟成像清晰可见。今年,公司在中越边境城市崇左联合当地大数据局合作开发东盟卫星大数据系统,一期已打造完成林业、农业和环保三个领域应用模块。
9月19日,观众在东博会上了解“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说,东博会主动适应新形势升级发展,积极推动先进科技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园区建设等更多合作,促成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在印尼,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尼电信运营商启动物联网试点项目,为印尼民众提供包括本地通信、国际漫游、电子支付及物联网相关业务服务。
“目前,中国东信已在9个东盟国家开展近20项数字经济合作业务,将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在东盟国家合作推广。”中国东信执行总裁甘秋玲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并升级、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RCEP全面生效,双方关系逐步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共筑价值链 共建新家园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大力推进跨境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合作布局,加速构建更加稳定、畅通、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2013年,马中关丹产业园在马来西亚关丹市正式开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一起,开创了“两国双园”模式。马中关丹产业园重点发展钢铁及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加工贸易和物流等产业,引进联合钢铁、新迪轮胎、建晖纸业等多家企业投资建厂。
联合钢铁年产量超过350万吨,是马来西亚最大和最先进的全流程工艺钢铁企业之一,产品从关丹港运出,销往全球各地。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中马“两国双园”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项目,除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完善,两个园区还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9月19日,观众走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外。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总部设在泰国曼谷的湄公学院院长素立言·威奇叻坎说,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双方保持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地位,拥有超过20亿人口巨大市场的两大经济体,依然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压舱石”。
在北部湾畔的钦州石化园区内,恒逸集团占地面积2500亩、总投资220亿元的广西恒逸新材料项目建设进展备受关注,其中一期计划2024年底建成投产。
恒逸集团在文莱建设的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是中文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34.5亿美元、原油加工能力为每年800万吨。
“钦州港建有专用的危化品码头,企业运输很方便。我们将文莱炼化项目的产品作为原料运输回来生产化工产品,将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两地石油化工产业的合作。”广西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铁铭说。
印尼雅万高铁、泰中罗勇工业园、文莱摩拉港……随着一条条公路铁路建成通车、一个个产业园提质增效、一个个港口升级改造,不断增强的聚集效应为区域发展按下快进键。
北部湾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突破700万标箱,榴莲、冻虾等东盟产品更多走进中国百姓家;中老铁路截至目前运输旅客总量已超过1900万人次;马中关丹产业园协议投资超460亿元人民币,累计工业总产值超600亿元……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表示,未来,东盟与中国需要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互联互通、增强供应链韧性、加强产能与供应对接、加强贸易便利化、共同促进相互投资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合作和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