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1/ 10 21:41:29
来源:新华网

乡村行·看振兴丨河北:“民宿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字体: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0日电  题:河北:“民宿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苏凯洋、郭雅茹、赵鸿宇

  近年来,河北多地农村利用特色产业、特色民居等资源发展“民宿经济”,让很多过去无人问津的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为老百姓打造出家门口的增收渠道。

  “喝茶、读书、烧烤……这里设施齐全,休闲方式很多,我们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费石庄村的“桃花树下”民宿,北京游客张磊正和朋友们围炉煮茶。

  与当地知名的“近海民宿”不同,费石庄村距海较远,村民曾多以桃树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并不理想。

  近年来,费石庄村转变思路,利用村中的千亩桃林发展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对已有民宿和空闲院落的升级改造,“农家乐”转变为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世外桃源”。

  如今,费石庄村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生态红利吃上了“旅游饭”。村内有民宿、旅馆38家,一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费石庄村的“桃花树下”民宿。(受访者供图)

  走进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小戈廖村,一座座古老的石头房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在林木和清溪的点缀下,俨然一幅意境幽深的“山水画”。“我每年都要来住上几天,最喜欢的就是这些石头房民宿,在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北京游客王洁正在这里的“象外高卧”民宿享受度假生活。

  然而,4年前,这片美丽的民宿群区还是荒草丛生、破败不堪的景象。小戈廖村党支部书记王民书告诉记者,村内石房多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但由于四面环山,地处沟谷之中,部分房屋已经被闲置了30多年。

  如何破解“远在深山无人问”的困境?

  变化始于2019年。在区、镇两级的共同推动下,“象外高卧”民宿作为招商选资项目落户小戈廖村。在保留传统建筑原有风貌、格局的前提下,对房屋内部进行精细装修,完善了餐厅、卫生间、供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经过一番修缮,曾经“灰头土脸”的老石房变成了兼具时尚气息和乡土风情的诗意栖居。

  “2019年开业当年,接待游客就超过10万人,营业额在250万元左右,带动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民宿总经理郝庆国说,“通过收租金、领工资、卖山货等方式,村民们也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2022年,小戈廖村被列入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今年年初,“象外高卧”民宿获评国家乙级旅游民宿,小戈廖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今,民宿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小戈廖村的“象外高卧”民宿。(受访者供图)

  在保定市易县安格庄乡安格庄村,“民宿经济”不仅让本地人增收致富,还吸引了外地人来此创业。

  走进安格庄村的“花田宿”民宿小院,老板王悦正忙着接待外地客人,“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外地人,因为喜欢这里的山水风景,就留下来开民宿了。”

  2018年,王悦和好友从天津来易县旅游。“本来是度假的,没想到喜欢上了这里,也找到了商机,我决定试一试。”王悦说,她一直秉着把客人当家人的理念,不定期地安排天津菜,为他们送去一份惊喜。

  据了解,近年来,易县将推进精品民宿发展作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切入点,培育了“听松书院”“易山易水”等民宿品牌。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易县乡村旅游累计接待人次超过580万,实现综合效益近60亿元。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96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