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县域经济丨走俏全球的许昌假发-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26 21:23:03
来源:新华网

走出国门的县域经济丨走俏全球的许昌假发

字体:

  新华社郑州12月26日电(记者刘振坤、翟濯)无论是“秃然”的烦恼,还是对百变造型的追求,假发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单品。

  来自河南许昌小宫村的村民郑志远,虽然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但是经他的手制作的假发却远销海外。郑志远说:“把收来的头发梳理打直后,按照长短进行分类,4英寸长的用2道细线捆扎,称2档;6英寸的用3道细线捆扎,称3档;依此类推到32英寸16档。头发分档后,发把的档次一目了然,便于交易和深加工。”

  在许昌,像郑志远这样处于假发产业链的从业者超过30万人,平均每15个许昌人就有一人从事发制品行业。

  这门头顶的“小生意”,许昌已经做了百年。

  据《许昌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许昌人就开始尝试制作一些假发道具,用于戏剧演出。20世纪初,许昌市泉店村的白锡和结识了一位德国商人,将走街串巷收购来的头发进行初加工后销往欧洲。之后数年,泉店村、小宫村等地的村民,陆续进入发制品行业。

  3月16日,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在讨论产品设计方案。新华社记者戴翘楚摄

  20世纪60年代,许昌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假发代加工中心。改革开放后,许昌人前往全球各地收购头发。一度有2万多许昌人把世界各地的头发汇聚到当地的不同村落,加工成假发再销往全球。历经百年,许昌的发制品行业经历了由粗加工到深加工、由档发到假发成品、由单一品种到系列产品的转变。

  “许昌在发制品制作上有全产业链的优势,可以完成从收购、加工、生产、到成品的全流程。”许昌市发制品协会秘书长王喜详说,从走街串巷吆喝“找头发换针”,到依托跨境电商“卖全球”,许昌的“一缕发”历经百年,在互联网加持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许昌市建安区东恒发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用左手将头发放在网帽的细缝上,右手指捏紧一根钢针,上下游走,很快,黑色的头发被渐次固定在网帽上,一件假发头套顺利下线。

  “手工的织法有孔孔钩、梅花针、斜加密等,现在的客户更加注重品质,手工织的产品更逼真,更自然,更像是从毛囊中长出来的头发。”东恒发业有限公司总质检张素改介绍说,这样一顶手工织的假发,经过7天左右,就能送到美洲、欧洲的客户手中。

  3月16日,工作人员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制作假发。新华社记者戴翘楚摄

  “海外有庞大的假发需求,许昌有百年的发制品产业基础,工厂和市场之间以网络为媒,搭乘跨境电商的快车,让许昌的‘一缕发’生意,一步步走到了世界前端。”许昌龙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亚马逊平台销售总监王英浩说,假发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好运输,非常适合跨境电商的模式。

  目前,龙祁电子商务以全球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为基础,打造出了多个品牌自营商城。

  据了解,目前许昌拥有发制品相关经营企业4000多家、3000多种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每2秒钟就有一项许昌发制品交易。

   3月16日,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商平台直播介绍产品。新华社记者戴翘楚摄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亚马逊板块负责人司远说:“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假发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假发产业链,我们的人发假发、人发发条、化纤假发、化纤发条等多品类1000多种产品,畅销于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

 

出品人:李俊

监制:于卫亚 王圣志

统筹:张兴军 陶虹

终审:何险峰

视频:刘振坤

记者:刘振坤 翟濯 戴翘楚

参与采写:孙江锋

编辑:陶虹 闫建华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河南分社

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