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央行为市场送来“万亿”利好。2月5日起,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拉开了2024年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的序幕。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同日,央行还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与此前持平。
业内人士指出,降准作为重量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信号意义,不仅体现了政策加力的趋势,还通过“真金白银”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有助于国内经济基本面不断恢复向好。展望后市,2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一步下调仍有空间,同时,2024年货币政策在发力空间、结构优化、政策协调等方面也将有更多新看点。
此次央行降准力度超市场预期。2023年来央行两次降准,幅度都是0.25个百分点,单次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元左右。今年开年,央行释放“加倍”礼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
从降准时点来看,业内人士分析称,之所以选择春节前落地,是因为历年一季度,都是经济力拼“开门红”的重要窗口期,且每年春节前夕,受居民集中取现、企业发放工资以及长假因素等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一般会出现较大缺口。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已通过MLF超额续作、新增PSL等方式投放流动性逾2万亿元,但据市场估算,今年春节前流动性仍有一定缺口。
降准提供的流动性供给,也将稳住货币市场利率,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此时降准,可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信贷增长提供‘粮草弹药’,平抑资金面的短期波动,畅通政策传导机制,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商业银行不断收窄的息差压力,增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空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
降准落地之后,2024年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充足。专家预计,2月MLF、LPR仍有调降可能,同时货币政策将更好发挥“总量+结构”双重功能,对实体经济形成更有力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今年货币政策思路时表示,总量方面,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结构方面,将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价格方面,兼顾内外均衡,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从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出发,3月春节后复工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出发,3月首次降息能否落地,将影响市场对其全年降息幅度的判断。”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降息存在必要性和施策空间,实施节奏主要将取决于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美联储降息和美元指数的变化。短期看,不排除LPR于2月下调、政策利率于3月下调的可能。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无论降准还是降息,后续都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比较丰富,可根据经济增长情况、物价运行情况选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多是通过再贷款等路径,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投向需要的领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目前央行专门成立信贷市场司,可能会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五个重点领域。这也会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为后续优化信贷结构创造更好条件。”曾刚指出。
此外,货币政策也有望与前期政策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此前财政部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实物量会体现在2024年,央行也新增了5000亿元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近期,财政部还表示将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分析人士认为,后续央行也将为系列稳需求、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记者 向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