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托起绿色低碳城市未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07 10:14: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能源产业托起绿色低碳城市未来

字体:

  深圳、重庆、福州……越来越多的“超充之城”如雨后春笋加速涌现,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背后,是清洁能源电网的强力支撑,而在新能源产业的不断推进中,打造的是低碳绿色的未来城市模板。

  织密新能源充电网

  “一杯咖啡,满电出发”。在深圳,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新能源车主在手机上点开“i深圳”App,就可查询到距离最近的超充站,扫一扫充电桩上的二维码,提枪充电5分钟就可续航250公里左右。

  仅在深圳龙岗区,这样的超充站就有62座,而包含超充站、分散式充电场在内的各类充电场站有1752座,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总数高达6.5万个。“现在充电真的很方便。”深圳新能源车主沈女士说。

  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国家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和新能源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数字能源等新能源产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风口,而充电基础设施成为重要抓手。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北京车展上,华为数字能源独立设展,全面展示了在智能充电领域的创新成果:全液冷超充技术可实现近“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让“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成为可能。而融合光储可支持功率、终端的光储平滑演进,通过光储充协同调度,降容增效,降低充电成本,提升充电桩使用率。业界认为,这些技术不仅为用户带来了超快充的极致体验,还创造了积极的商业价值。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此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表示,当前,充电问题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要因素,建设以全液冷超充为代表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是加速汽车电动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事实上,早在2023年4月,华为就推出了大功率全液冷超快充一体化产品,通过功率池化和功率柔性智能分配技术,支持超充/快充灵活配置,兼容各种车型,并支持未来相关车网融合等创新技术持续演进。当前,华为推动在深圳、北京、重庆等200多个城市加快构建“城市一张网”;在全国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高质量充电网络和光储充零碳服务区。未来,华为将持续技术创新,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推动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据透露,2024年,华为将携手各方共同部署超10万桩,推动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

  业内专家表示,充电基础设施最大的价值在于一头连接汽车强国战略,一头连接能源安全新战略。在越来越多“超充之城”涌现背后,织密的是新能源补能网络,托起的是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43.7%,较去年同期32%的渗透率提升11.7个百分点。而在率先建设“超充之城”的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67.9%,保有量超97万辆。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纯电动货车推广规模已达13万辆,其中纯电动物流配送车辆12.6万辆,纯电动泥头车0.4万辆,保有量均居全球第一,率先实现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100%纯电动化。

  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发文指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伴随技术领先、场景多元覆盖的超充设施深入构建,“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电力需求调配互动机制也日趋成熟,“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正在北京、山东、广东等多地大力推广。

  在率先打造“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的深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8.7%。作为深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承载区,连续6年排名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的龙岗区目前已聚集华为、比亚迪、中国广核、宁德时代、润世华等数千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优秀的创新平台,在光伏、储能、氢能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拥有良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氛围。

  屋顶上,钢架结构撑起的光伏发电板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深圳电信龙岗信息枢纽大厦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据介绍,该光伏电站占地约3100平方米,预计首年发电量约39万千瓦时,年减少碳排放320吨。龙岗区“十四五”以来,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项目共计443个,装机规模共计约134.25兆瓦。其中,2023年新增光伏项目并网个数为211个,装机规模共计91.3兆瓦,居深圳全市第一。

  过去大面积布设在沙漠、海面、农田的光伏发电板,如今也在城市建筑快速普及,形成一道风景别致的城市绿色天际线。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所言,光伏行业本身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同时,光伏行业又孕育新质生产力,由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驱动。

  近年来,光伏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壮大,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和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光伏产品成为出口“新三样”之一。

  在制造端,2023年我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各环节的产量基本保持了70%以上的增速,今年第一季度光伏各环节的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硅片产量同比增长高达108.7%;在应用端,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创造了超216GW的历史纪录,到2024年一季度仍然保持增长,实现新增装机45.74GW;从产品出口上看,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金额达484.8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光伏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仍继续走高。

  打造绿色城市模板

  磁悬浮空调主机、微藻氧吧、空调预约光感窗帘……在作为“国家低碳城(镇)首批试点”的深圳国际低碳城,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管理,115项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沿低碳技术被灵活运用在方方面面,处处体现着低碳的创新创意,成为集环保创新“黑科技”、绿色低碳文化中心于一体的“绿色地标”。

  据介绍,深圳国际低碳城已建成全国首个近零能耗场馆类项目会展中心、全国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全直流的建筑试点项目未来大厦、世界最大充气膜公共建筑气膜馆等,成为新能源先进技术及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的示范展示样板。

  不仅是在“城内”,这些低碳技术和理念的溢出效应也在不断显现:深圳国际低碳城周边的高桥社区集成近百项低碳技术,打造了一个“近零碳”的示范社区;作为低碳城配套设施的零碳公园,则为原生环境注入低碳绿色理念和低碳能源利用、低碳科普运营等元素,打造碳汇科普的“零能耗”主题公园。

  这座绿色未来之城还推动了深圳发展方式的转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龙岗区2023年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百亿元以上,到2025年底,龙岗区新能源产业产值预计将超过800亿元,探索打造深圳东部万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承载区。

  绿色,正成为深圳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以“绿色引领,碳索未来”为主题的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来自全球各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未来。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指出,低碳城市规划既要考虑经济发展,也要顾及生态容量的规模及强度,低碳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碳”,更是经济全面的改革。

  以深圳龙岗区为例,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龙岗区将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壮大计划,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等载体,加快推动国家能源产业创新中心、绿色发展产业基金等平台落户,培育引进一批绿色低碳产业的领军企业。未来,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项目有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蓄势开启,在此形成壮大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低碳产业集群,为龙岗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注入绿色动能,加快推进龙岗从工业强区向低碳发展大区转型发展,“低碳+”成为龙岗经济社会发展新逻辑。

  2023年,龙岗启动了《国际低碳城碳管理导则》《深圳国际低碳城全域低碳指引》《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指引》的研究编制,在这些课题中,明确了国际低碳城碳智慧化管理模式和标准,形成了各主要领域低碳建设要求以及碳排放管理路径,一个智慧、创新、动力十足的未来绿色低碳城市雏形已然显现。(记者 吴蔚)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