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丨最好的保护是保持竞争力-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07 21:49: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时评丨最好的保护是保持竞争力

字体: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题:最好的保护是保持竞争力

  新华社记者樊宇

  近来,欧盟内部在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争吵不断。不管欧盟最终如何决断,有一点可以肯定,想靠加征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取得竞争优势并无可能,因为竞争力只能在竞争中打造,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保持竞争力。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在没有企业或产业提出诉求的情况下,发起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按理说,如果存在不公平市场竞争,欧洲企业应该最有“痛感”,但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反而令汽车行业颇感“意外”。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企业都认为,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不需要保护主义来维护它们的市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开放的产业环境能够共同做大蛋糕,而保护主义则会阻碍这一点”,应看到全球汽车产业互利共赢和各国经贸往来带来的发展机遇。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也对限制竞争的做法感到困惑,“我们的做法必须始终是创造公平竞争,而不是阻碍公平竞争,这就是为什么(欧盟的)根本方法是错误的”。

  5月29日,在马耳他比尔基卡拉,马耳他哈桑-扎米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古阿拉(左)介绍一辆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新华社发(乔纳森·博格 摄)

  保护主义不会带来全球竞争力,欧洲各界对此早有共识。德国基民盟经济委员会公开反对欧盟对华加征关税,因为“开放市场是德国和欧盟的繁荣保证”。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强调,不应削弱自由和公平的世界贸易,“贸易战只会带来输家”。德国《明星》周刊报道说,欧盟的贸易壁垒将拖累德国汽车工业,阻碍欧洲企业保持竞争力,把竞争对手锁在门外不利于欧洲企业的能力发展。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说:“我们不认为我们的行业需要被保护。”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给大型汽车制造商带来了产业优势,而加征进口关税将给这种优势带来负面影响。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指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有利于推动竞争和促进创新,增强欧洲汽车业活力。如果这种竞争不复存在,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数字化转型速度将明显放缓。

  中欧合作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环,而非你输我赢的淘汰赛。当下,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中欧深度合作的新舞台。比亚迪公司正在匈牙利建设工艺先进、高度自动化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不仅能促进该国产业绿色转型,也将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在德国慕尼黑和柏林,蔚来汽车分别建设了全球设计中心和智能驾驶技术中心。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宣布将在中国开发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Twingo电动汽车。德国大众汽车在安徽合肥建立了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不久前,德国政界重量级人物、下萨克森州州长斯特凡·魏尔访问上海,“几乎在所有领域都看到合作空间”。

  这是位于德国柏林的蔚来换电站(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蔚来供图)

  中国人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欧盟自己也是保护主义的受害者,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在欧洲引起激烈反对,被认为“是美国人在背后捅刀子”。如今,欧盟同样诉诸保护主义来应对外部竞争,显然是找错了药方。欧洲是世界汽车重要制造基地,品牌、人才、技术积累深厚,把电动汽车产业做强做大,具备很多有利条件。欧洲理应坦然面对外部竞争,并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不考虑强化合作、弥补短板,而是片面强调中欧之间的“对手面”,鼓吹对华“去风险”“降依赖”,这样的错误认知只会成为阻碍欧洲自身发展的绊脚石。

  中欧合作前景广阔。当前,欧洲最需要去掉的风险是泛政治化带来的对立对抗风险,最需要降低的依赖是对保护主义“温床”的依赖。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才是正确的长久发展之道。

【纠错】 【责任编辑: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