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运力增强,国际陆港全面保障中欧班列提质扩量-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6/07 20:26:03
来源:新华网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运力增强,国际陆港全面保障中欧班列提质扩量

字体: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 黄浩 康薇)河南郑州的“钢铁驼队”是越来越忙了!6月6日,在郑州圃田站,一列列班列在此汽笛声疾,或始发,或进站;橘色的龙门吊抓起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放置在各列火车上;转运卡车来往穿梭……

在国铁集团郑州局圃田车站,龙门吊在为X8202次中欧班列(郑州)进行吊装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数据显示,1-4月,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已经超过529列,发送、到达货物共计4.7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5%、113%。5月,更是开行超过170列。

跃动的数据背后,是郑州中欧班列的“钢铁驼队”不断跑出加速度,也是郑州经济活力与动力的直观体现。

在郑州,当地人对城市经济的特色有两个普遍的认同——“郑州是火车上拉来的城市”“不靠海,不沿边,发展要靠丝路和蓝天”。

“火车”“丝路”,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郑州究竟做了什么?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郑州就放大铁路枢纽的的区位优势,开行国际货运班列,打通物流通道。

2013年7月18日,首班从郑州出发至德国汉堡的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郑州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

至2023年,中欧班列(郑州)已累计开行超8000列,通达40余个国家。进出口货运量近420万吨、货值280多亿美元。

这是郑州北站编组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已经跑过了10年。郑州又开始提前布局,围绕“优势再造”,对中欧班列提质扩量,做起了新一轮的规划和建设。

郑州国际陆港应运而生。此前,郑州以圃田为核心的国际陆港体系位于经开区,距离市中心仅8公里,园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发展潜力受限。

按照规划,新的陆港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500亿元,瞄准“世界级国际铁路枢纽港、中欧班列运贸产创新发展示范区、内陆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大战略定位,建成后将具备中欧班列年发运“万列千万吨”的承载能力。

“这里是中欧班列的‘新家’,也是郑州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的新实践。”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良鹏介绍,2023年3月,郑州国际陆港首批两个重点项目——西作业区仓储和专用铁路已经开工。

这是郑州国际陆港新址项目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相关项目建成后,中欧班列(郑州)新能源汽车专列运行效率将进一步升级。

据了解,郑州国际陆港西作业区仓储,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作业场站,定位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服务中心。目前,30万平方米仓储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可以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储存。而造好的新能源整车,将可在陆港东场站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铁路场站聚集,高效率批量运到海外。

此外,“不止新能源汽车,郑州国际陆港还将探索把多式联运模式拓展到更多的产业集群。”苏良鹏说。

资料显示,近年来,在郑州板材专列、客车专列、郑煤机液压支架专列等特色化、定制化产业班列陆续开设,越来越多的“河南制造”已经乘坐中欧班列(郑州),循着铁轨走向全球。

一港通,百业兴。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郑州国际陆港项目的陆续建成,中欧班列(郑州)的运力和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纠错】 【责任编辑:黄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