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打造“城市大脑” 畅通“毛细血管”
——重庆江北区数字化治理观察
重庆观音桥商圈的网红天桥上人潮如织,越发拥挤的人群逐渐突破景区承载量……“13:52分,人数超标!”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事件,实时传输到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数字大屏。
随即,观音桥商圈办、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通过人员管控疏导和交通管制,迅速到达现场控制了超限现象。这一幕,正是江北区数字化治理能力的生动体现。
江北地处重庆中心城区腹心,是经济活动最频繁、开放资源最富集的发展引擎之一,在这样的核心区域,如何搭建完善的城市基层治理系统是城市运行的关键。近年来,江北区以数字化赋能城市基层治理,构建出城市治理的“江北模式”,打造了“数字重庆”的先行区。
“我们在社会治理板块,创建了观音桥网红景点管理特色子跑道,设置了观音桥网红天桥实时人流数量特色体征指标,通过配置关联事件智能预案,当桥面聚集的人员数量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告警,生成关联事件工单,并通过‘渝快政’和融合通信下发到对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处置。”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负责人鲜伟表示,目前,类似事件配置已在江北城大剧院、九街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了验证。
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积极发挥推进“数字重庆”建设落实落地的属地化支撑系统作用,聚焦“实战枢纽”定位,作为“城市大脑”承接市级贯通应用34个,自建区级特色应用4个,推动区治理中心八板块和镇街治理中心四板块有效对接,一体提升整体智治能力。
此外,江北区通过精细化管理机制,让数字治理的“毛细血管”遍布城市,既通达小场景又涵盖小场所,不断完善数字治理的“一张网”。
因工程施工或反复开挖导致的道路破坏现象,成为破坏市容市貌的“补丁”,也被称为“马路拉链”。这一问题加剧了交通拥堵,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对此,江北区创新性实施了“马路拉链一件事”工作机制,围绕服务和治理两侧,实现年度计划、智能研判服务等五大流程全闭环管理。
据介绍,目前,此创新应用已完成与“渝快政”“渝快办”系统对接,实现企业及政府两端的统一登录认证,大大提升了办理效率,并基于水、电、气等企事业单位管线数据40余万条,为应用智能研判服务提供了数据基础。
“该机制通过深度融合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跨部门的高效协同,为城市道路空间治理注入了新活力。”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秦鹏飞表示。
此外,江北区以数字赋能“小切口”实现“大安全”,着力解决以“九小场所”为代表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监管难题。
为实现“九小场所”安全生产可视化动态监管,江北区创新搭建“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融合地图导航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等,完成市、区县、镇街、社区、场所五级数据贯通,建立平台大数据分析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目前,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已经与美团、大众点评等第三方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九小场所”安全社会共治。试点以来,江北区实现14571家场所累计发现并处置隐患1.9万余条,隐患排查整治效率提升3倍以上。
江北区应急管理局执法支队政委龚海林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近年来,重庆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
“从‘城市大脑’到‘毛细血管’,江北区在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上迈出了标志性的步伐,为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提供了实践经验。”鲜伟说,未来要搭建更智慧、更完善的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打造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江北模式”。(记者 陈涵旸 褚孝鹏 王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