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4)》发布现场
10月22日,由新华网合作承办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向‘新’而行 ‘E’创未来——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新华网联合广州大学共同发布《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融合新华网大数据获取能力和广州大学科技创新评价研究能力,基于大数据思维,从行业、区域、企业等多维度,全景式刻画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总体态势。
图为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新质生产力50人论坛副秘书长薛小龙介绍《报告》。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新质生产力50人论坛副秘书长薛小龙表示,传统思维范式以抽样为主,揭示要素间因果关系,而大数据思维范式以全样本为主,从相关关系刻画入手,通过“数据+模型驱动”的路径揭示要素间相互作用与影响关系。大数据思维范式充分利用了复杂系统的涌现性属性,构建出基于微观客体数据揭示宏观系统运行规律的新研究框架。
《报告》包含“思维与研究范式创新”“金融科技创新测度的新视角”“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测算方案”“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等多板块内容,通过对12年科技创新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系统地揭示了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态势。
《报告》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不仅金融属性强,而且科技属性也十分显著,其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上市公司前列,科技创新的显著特征表现为集中在高创新性、突破性、实质性创新的数字技术领域,数字技术创新集中度位列各行业榜首。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综合性银行金融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已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合作活动内化性特征显著,合作伙伴以企业内部以及出资设立的金融科技创新公司为主。
薛小龙提到,金融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全过程。换言之,在这其中,数字技术占有很高的权重。他介绍,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区域集中度非常高,北京占了85%,广东11%,其他地域,包括沿海地区、长三角一带,虽然金融企业数量不少,但在开展科技创新方面活跃度较低。
“在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数智技术赋能各行业跨界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金融行业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大数据客观深度把握自身及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科学做出创新战略部署,是建设一流金融机构的关键路径之一”,薛小龙表示,未来如何挖掘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数据价值,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将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让数据说话、相信数据的力量,《报告》用数据客观展现了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科技创新的总体发展态势和核心能力,为科学把握金融科技创新活动规律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视角、新方法,为金融业助力国家竞争力添砖加瓦,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