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的视角来看,消费人群的结构变化、消费体量的快速增长、消费场景的快速进化都为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自然也为投资机构供给了更多的机遇。
五年来,中国经济动力中消费占比一直在明显提升。数据上看2007年后消费占比就一直处在上升轨道,虽然我们看中国经济增速近来有所减缓,但考虑到中国经济整体万亿美元的量级,每年的绝对增量都要超过5000亿美元,比1990年中国GDP总量还高。
在消费总量整体上升的过程中,中产阶级人数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在多个行业明显显现。而随着中国人均GDP开始向10000美金迈进,消费的地位还会越来越重。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消费升级的这样一个过程与新科技的应用是同步的。以这样的角度看,中国消费升级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从一二线城市慢慢扩散到三四线城市。而是通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代表的新科技力量,在各个城市全面同步落地。通过互联网电商,三四线的消费者完全可以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完成类似海外直邮这样的消费行为。
从数据上看,尽管消费占GDP贡献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但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仍远低于美国。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过去十年,中美两国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的差距一直保持在30%左右,说明可提升的空间仍十分巨大。
随着90后人群乃至00后人群成长为主力消费人群,他们消费观念中更注重品牌、品质、关注服务及个性化,更加习惯线上消费和超前消费。“游戏控”、“潮范儿”、“二次元”等一系列时代标签也意味着与科技革命共同成长起来的新世代消费人群,会更乐于接受新的消费场景,也意味着新的消费偏好可能会变化的越来越快,这样的偏好结合手机这样的消费工具,我们可能会看到的是中国市场可能随时都会制造新的消费热点,当然也随时会有消费浪潮退去。
可以说,中国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不是跑步前进,而是直接跨越前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也恰因为传统消费发展的不够完善,所以中国消费人群也更乐于接受改变,这就让中国成为了消费升级最好的土壤,任何消费革新都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观察科技对中国消费的改变,就会发现对消费升级的理解绝不限于更多的消费金额、更好的消费品质,更在于中国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被科技力量重新整合,消费升级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被重置,产业链上的企业会基于全新的消费欲望构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
从新科技推动消费的路径上看,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一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消费行为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牵制,二是大数据的应用让商家更加容易完成对消费者偏好的捕捉进而实现精准营销,三是发达的物流让消费行为能够落地,从线上最快速的进入到生活之中。
新科技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也为企业供给了提供更好产品、更好服务的新手段。可以看到,消费升级不是在局部发生,而是全面的荡涤,我们甚至可以说消费升级正在演进为消费革命,因为所有的都在变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已经很难再去定义传统和新兴。
举一个比较实际的例子,华平投资在2012年投资了一家专门做母婴用品销售的企业叫做孩子王,当时企业只有6家门店,而且全部在一线城市,现在已经全国各地有店面近200家,而且每一家的店面都是5000平左右。这种大店的模式表面上看可能是传统的,但撑起这些大店的都是新科技,是数字化运营与精准营销策略、线上到线下全方位服务在起作用。这样类型的企业,在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多,消费与科技的融合还将继续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加丰沛的动能。
我们看从资本层面,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近年来都已经构建了自身的平台。这也意味着,未来消费行为可能是和内容阅读相融合,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网剧一边就为剧中展现的物品支付金钱。
也许,未来的消费行为我们现在还无法去描摹,但整体而言科技依然会持续让消费变得更加容易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事实上,五年之前中国人在消费领域的种种梦想都已经成为现实,对于未来,不妨再多一点梦想。
出行这个市场正变得很“燃”。将出行市场引燃的第一个因子,是中国人快速增加的出行总量。
无论是跨境旅行的长距离还是上班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都可以直观感受到出行量的增加。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群出行活动的半径和频率都处在一个增加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这一现象早已发生,而中国正在经历这样的周期。
出行总量增长不仅仅推动了交通工具和路径管控的升级,更是出行管理工具的升级。过去五年,与出行变革同期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出行APP在众多手机软件下载平台上都已经被定义为装机必备。无论是可以定位的电子地图、还是约车软件、共享单车软件,都让手机成为管理出行的重要工具。
事实上,在大出行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多个细分市场都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个行业在竞争的氛围中变得能量密度极高,为快速前行积累了巨大的创造热情。
在创新力量的持续推动下,更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已经在变为现实,而现实继续向前延展,则会越来越科幻。
无人驾驶、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都已经从实验进入到成熟阶段,新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支撑过去看来近乎疯狂的想法。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也许早晨出门的过程将会是,只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好出行时间和目的地,无人驾驶的汽车就会自动行驶到指定地点,根据天气、路况选择最佳路线,将客户载到指定地点。
这样的想法看起来非常疯狂,但在经历了过去五年的出行变革后,也完全可以预期。在工业场景中,无人码头装卸货物已经在中国成为现实。从技术上说,不依赖驾驶者的出行已经不是难题。而未来的变革,在不依赖驾驶者后,商业模式也将迎来巨大的转变。像我们已经看到的共享租车这样的新出行尝试,如果实现无人驾驶后完全可以和网络约车再度整合,商业模式变为只需要做车辆管理和订单管理就能完美解决出行需求。
出行变革驶入科幻场景,是不可逆的趋势。以这样的角度再来思考出行变革,我们甚至还可以有更多的期待,也许未来规划的新城市、新街区,无人驾驶可以率先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人类出行的“煤油灯”时代结束了,“电灯”时代来了。
特约撰稿人:陈伟豪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合伙人
你好,我是你最喜欢最期待的快递包裹君!这5年来我伴随你见证参与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哪些变化是你意想不到的?
过去五年间,我的兄弟姐妹的数量一路飙升,每年增加50%,这已经成为一张亮眼的“中国名片”!2012年56亿件, 2016年312亿件,今年直奔400亿件。到了2020年,可能会增加到700亿件。“网购一族”实在潜力巨大!
五年前,你下单后可能要苦等一个星期才能见到我,当时我的挑选、打包都要靠快递小哥亲自上阵,人工完成。
但五年后的今天,在智慧物流技术的支持下,大型自动化流水线和智能机器人已高效运行,AGV机器人、智能缓存机器人、360度运行的拣选机器人、带有真空吸盘的播种机器人流水作业,帮我“接生”的小伙伴仿佛能上演一部“机器人总动员”了!
现在,许多地方我已经实现当日、次日达啦,大家是不是很开心?
五年前,我的活动范围还很小,农村更是“死角”,跨境物流更是动辄漂泊数月,把我折腾得筋疲力尽。
而今天,一张全球物流网络已搭建起来,乡亲父老们和“歪果仁”也可以轻松“买买买”、“卖卖卖”,尽情享受电商生活。未来菜鸟网络还将实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送货必达!兴奋到颤抖了吗?
曾经,我的“衣服”代表着污染和垃圾,但如今绿色物流正“轻装简行”,我的材质已经焕然一新啦!数十家快递公司共同参与的“绿动计划”首次推出20个“绿仓”,全部使用免胶带快递箱和100%可生物降解快递袋,还将在重点城市的驿站回收纸箱,循环再利用。
环保,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