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游走,六十余年波澜壮阔。广交会四次迁址,展馆面积扩大了60倍,各项数字越来越让人感到兴奋。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这么多“最”字加身,“广交”含义愈发深刻。
现在,广交会“朋友圈”越来越大,每届都有超200个国家和地区,20万采购商到会。肤色多样、语言多元,这里俨然成了一个,“迷你”的地球村。
人们都说,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这里,人们能知道,风往哪里吹,天空什么时候放晴。广交会的每个变化,反映不同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大决策,折射改革开放的决心、信心。
10月,广州迎来第12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本次展览面积超118万平方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在此寻找心仪的“中国制造”。
这是每年两度的中国对外贸易的盛会,也是中国企业在镁光灯下的集中“审视”。
从建材到家用电器,从通信产品到农用器械,在广交会参展商的展台中,可以一窥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下,中国企业的主动作为和转型升级之效。
“我们要深刻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要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华为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广交会的一场论坛中说。
纵观世界各国,著名品牌均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这种能力背后则有赖“核心能力”支撑——中国创新、中国质量和中国服务的不断突破。
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之时,中国外贸的“朋友圈”却越扩越大。广交会如一扇窗,透露出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主动开放市场的决心和信心,也带来了“搭中国发展‘便车’和‘快车’”的机遇。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在与传统贸易伙伴保持良好贸易往来的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非洲、拉丁美洲的贸易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其中,对俄罗斯、埃及和巴西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9.4%、22.9%和16.4%。
自设立进口展区以来,广交会进口展累计吸引12664家次境外企业参展。第124届广交会继续提升进口展办展水平,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636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加19家。
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经贸摩擦和逆全球化思潮,中国已然用行动做出选择。
第124届广交会11月4日闭幕,紧接着第二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两场盛会无缝对接,展现中国重塑外贸新格局的信心,宣示中国与世界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的决心。
今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减税降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有效措施,发出了欢迎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号。比如,降低汽车及其零部件、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