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不少人手指、手掌出现发痒起水泡的情况,又红又痒,反反复复。很多人认为小水疱是“手气”“脚气”,其实这是一种叫“汗疱疹”的皮肤病。新华网邀请到滨州市中心医院医学美容科主任、皮肤性病科主任赵海英,为大家科普如何拯救夏季手上这又红又痒的“小水泡”?
汗疱疹又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
一般于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剧,入冬自愈。初期表现为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分散或群集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数见于手背和足底,常对称分布。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时常感疼痛,周围皮肤正常。汗疱疹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汗疱疹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部分患者有镍、铬等金属的系统性过敏,精神因素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遵医嘱、调整生活习惯
治疗汗疱疹可短程口服泼尼松,可迅速收效,一般泼尼松每日30mg,连服5~7天。外用药物早期水疱性损害的治疗以干燥止痒为主,可用1%酚炉甘石洗剂外搽;干燥脱皮时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局部反复脱皮,干燥疼痛者可外用2%~5%的水杨酸软膏,10%的尿素软膏等。
除了遵医嘱用药外,调整生活习惯也会帮助康复。调整膳食结构,多吃蔬菜、谷类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如镍、铬等。
正确了解汗疱疹
首先,汗疱疹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
其次,局部出现水疱时,建议不要挑破,挑破后皮肤破损,容易继发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汗疱疹一般在消除病因后常自然痊愈,如过敏原、精神紧张因素等。但也有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连续多年每年定期反复发作。只有少数患者会一年四季反复发作,甚至留下慢性湿疹或者细菌、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