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2月12日电 题: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观察
新华社记者马晓澄、陈宇轩
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柏垠生物公司展出一种医用活性材料,能够像胶水一样将伤口“粘”起来促进愈合,颇受关注。
深圳柏垠生物公司的创始人钟超介绍,这一产品的核心原料贻贝粘蛋白目前已实现稳定量产。钟超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在从事研究的同时,也依托科研成果创业。
这样的创业成果并非个例。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不断呈现新气象。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4年,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今年6月,总部位于广州的人工智能企业佳都科技发布了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其性能比上一代大幅提升,涵盖十亿至千亿不同参数规模,不仅在破解大模型底层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围绕应用层面的探索也达到了更优效果,实现了从技术实践走向业务价值工具的升级。
得益于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优势,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要素资源、平台项目等合作不断深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2023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投入为4802.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3.54%,研发人员数量达135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7.6万家,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能力不断增强。
“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深度赋能城轨智能客服、智能运维、应急管理、安全运营、乘客服务、客流预测、节能环控等多个业务场景,助力城轨数智化实现更快的技术迭代与更高效的应用落地。”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刘佳表示。
5年来,粤港澳三地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完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体系,一批脱胎于实验室的重要成果得到转化落地。
近期,中国自主研发的崖山数据库系统在性能、功能、可用性、兼容性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在短时间汇聚了国际一流人才并建立起500人的研发队伍。”研发单位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樊文飞表示,研究院聚焦大数据领域的关键节点,以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变革的示范作用已显现。
崖山数据库系统内核代码自主率100%,成功攻克了数据库技术“制高点”共享集群架构,可广泛应用于金融、通信、政务、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
在大湾区,粤港澳科技合作持续深化。东莞散裂中子源支持港澳科研机构完成超100项实验课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专线连接港澳提供算力服务;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深度参与鹏城实验室“鹏城云脑”建设……位于广东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设施与港澳科研院所相互支撑,互促效益显著。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创新集聚效应。面向未来,粤港澳正持续携手推进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