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植物,让人相聚
  新华网 ( 2021-03-01 06:28:23 ) 来源: 《环球》杂志
 

  每个人都提到,菜地最让人激动的不只是多种多样的植物,而是因为这些植物,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了一处。

蔺桃

  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菜地的线下活动几乎都取消了,我和先生庆明商议,怎样让菜地持续在新学生中产生吸引力,让以前的伙伴们知道我们仍然继续在耕种、打理菜地。他想到几个可以在线上操作的活动,一个是把我们以往在菜地现摘蔬菜、现炒现烤的场景,做成视频作品发到网上,可以由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各主持一期,做成一个“从菜地到餐桌:你想不到的美味”系列。这个想法最终因为需要较多人力而没能实现。

  另外一个创意点子倒是操作了起来,我们效仿博主“Humans of New York人在纽约”,创建了一个“Humans of Ethnoecology Garden人在菜地”主题帖子。采访过去五六年来曾经在菜地短暂或者长期耕种过的小伙伴,把他们的故事和在菜地拍摄的照片一起发布在脸书上,坚持下去就会是一个小小的人物群像记录。

  我们会问几个问题:你是谁,来自哪里;你从何时何人处知道多族群生态园地,什么时候加入菜地;对你来说,一块菜地意味着什么;你从多族群生态园地学到了什么;菜地里的哪些植物让你想到了你的家乡、家人或者传统;在菜地耕种期间,你经历过哪些让人激动的时刻。

  芭拉提来自印度南部安德拉邦的卡努尔地区,她的父亲曾经是那里的市长,她自己曾是IBM的软件工程师。因为丈夫来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她放弃了家中的花园洋房,带着3个女儿来到美国。菜地里种着4种不同的香蕉树,让她想起每到各种节日和婚礼,印度人家的门前都会悬挂香蕉叶作为装饰。在印度教传统中,人们会赞颂植物和树,因其代表生命、活力、希望、纯洁和神圣。对印度人来说,与植物相处几乎是一种日常。因之,芭拉提的3个女儿也非常喜欢菜地。她说:“学生菜园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天然的精彩课堂,它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实的生活。”

  来自中国台湾的秉芳,孤身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来美国攻读医学博士。种满热带水果的菜地,安放着她的思乡之情,也给了孩子们一个释放精力的地方。她曾经带着两个孩子在花盆里种出了牛油果小树苗,吃剩下的果核埋在土壤里,每日浇水,等待发芽。当前年秉芳毕业离开时,小树苗已长到比当时读小学二年级的大儿子还要高了。秉芳一家把牛油果树从大花盆里移栽到菜地入口,既是给这块土地的回馈,也留下了满满的记忆。

  在迈阿密郊区长大的纳桑妮娅在佛罗里达大学读了5年书,时常骑车经过菜地外围的蝙蝠屋,有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进来,发现了正在菜地里耕种的学生们,从此开始了她的奇妙旅程。她觉得菜地其实是人的价值和偏好的映射。多族群生态园地的多样化,来自于照顾这片土地的人的多元,来自于这群人对环境、生态、土壤和水的关爱。纳桑妮娅在菜地认识了很多曾经以为是野草的植物,比如一种跟香菜口感相似的野草,被波多黎各岛民叫做“刺芹”,是当地很多菜肴尤其是汤的必备香料。

  钱德勒是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生,他的学习非常紧张,生活却有些单一。因为住在菜地附近的合租房内,他每天傍晚到湖边散步时都会看到一群人在劳作,然后主动走过来问询,“你们在种什么啊?”从此,他就成了菜地的一个兼职农夫。钱德勒成长于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好莱坞市。他说,在劳动和万物生长中,他感受到安宁和极大的成就感。每天散步到菜地,他都会在旁边坐一会,哪怕只是听听鸟叫,感受风吹过树林。

  “人在菜地”系列还在持续更新中,这里的每个人各有来处,因为各种机缘留在菜地与其他人共同耕种,分享美食和生活。每个人都提到,菜地最让人激动的不只是多种多样的植物,而且是因为这些植物,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了一处。

来源:2021年2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