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渔民、工程师、教师、作家等各种职业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创造力和行动力来帮助地球。
蔺桃
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这段时间,将满6岁的女儿希蔓时不时对我们的生活细节作些点评:洗碗时水流太多太快,不是在帮助地球;小区路上有人乱丢纸片垃圾,也不是帮助地球……听说我们要去菜地和一群人一起种树,她说,这是在帮助地球,是好的。
新上任的科里村村长是我们的印度朋友卡维娅,他们一家也有收集厨余的习惯,在城中的另一处生态园地——佛罗里达大学学生有机农园——租了一小块地耕种。世界地球日这天,她提议和我们多族群生态园地一起,组织一次种树活动。她从学校申请了经费,购买了一些树苗和香草植株,邀请科里村居民和菜地伙伴一起来我们的菜地栽花种树。
为了迎接这些新植物,我们提前两天在菜地的香草佐料区开辟了一块“一米菜园”,先用辣木树干围成方形菜箱,拔掉杂草,耙松土壤后再铺上一层肥。当天来了许多学生和带孩子的家庭。我们先在“一米菜园”种植香草,希蔓带着比她小的孩子在角落移植放在盆中的香草作物,用铲子挖洞,轻拍出盆中植物,放进洞中,然后填平床基。看到蚯蚓和蚂蚁,她还告诉其他孩子,“这些虫子能帮助土壤和地球。”
种完这一区,我们又来到去年开辟的儿童菜园。孩子们把新买来的草莓、黑莓和辣椒移植进土里,浇完水后还采了几颗草莓作为给自己的奖励。之后,希蔓就像小主人一样,带着弟弟妹妹们在菜地闲逛,邀请他们吃几片她喜欢的人参菜叶,摘几颗快要过季的桑葚,看到大人在菜地周边种树,又跑过来帮忙浇水。
女儿的学校为了庆祝世界地球日,讲了许多关于地球如何形成,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知识。但要让孩子热爱地球,仅有理性的认知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意识到土壤、水是可爱可亲的,他们才有动力去保护。从小在多族群生态园地长大,希蔓懂得水果、蔬菜来自土地,雨水可以帮助植物快快生长;寒潮来临前,她会跟我们一起去给蔬菜盖上遮挡物;有台风或暴雨时,会担心菜被淹死、花被打落,到了秋季就没有果子可吃。天气、气候与蔬菜瓜果间的关系,我们都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给她听。
前几天跟住在东帝汶的台湾朋友Lili视频聊天时,说起当地进入旱季仍然暴雨不断,全国13个区全部遭受水灾,首都帝力临时搭建了8个难民营,收容无家可归的人。收成受损,物资运输不畅,Lili执教的东帝汶国立大学许多学生吃不上饭,包括她在内的教师只能到处购买粮食分发给学生,学校到4月底都还没办法开学。Lili的亲戚家被水淹没,为了让家里的孩子可以睡上一觉,母亲只能站在齐胸的水中,把孩子举在头顶。这些惨痛的故事,我们在跟女儿聊天时也没有回避,讲给她听,让她明白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会让很多人失去家园甚至生命。
今年我们选取了纪录片《2040》全家一起观看,导演戴蒙·加梅走访了孟加拉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发明创造者和变革者,记录和宣扬他们为阻止气候变暖正在进行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有农夫通过可再生农法,用作物把大气层中的碳固化进土壤;有人在近海和海洋从事永续养殖,通过养殖海藻重建生态系统;有人通过售卖廉价的小型太阳能板和太阳能收集盒,让孟加拉国乡村人家可以与邻里互售太阳能,村落稳定实现供电还能把多余电力卖给国家电厂。
才上小学的女儿可能还很难理解其中的具体原理,但是通过这部电影和我们的简单解释,她可以看到,农夫、渔民、工程师、教师、作家等各种职业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创造力和行动力去帮助地球。
来源:2021年5月1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0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