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决定召见谁就翻谁的牌子,没有被翻到的,就要退回,官员拿回牌子,就可以打道回府了。留牌官员进景运门内等候,按先后次序被叫进去,就像当代办事排队叫号一样。
李宝臣
清朝皇帝勤勉,基本上每天都会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皇帝召见大臣,俗称“叫起儿”。“起儿”是老北京话流行用语,意指批次。譬如对吃饭时压桌拖延或刚刚放下碗筷又再次进食之人,常批评说“你要吃几起儿呀”。
《国朝宫史》卷五“常日视事仪”说,“皇帝每日视事,夙兴御养心殿暖阁或干清宫西暖阁及弘德殿,閲列朝实録、宝训一册。辰刻(上午7至9时)进膳閲王公大臣名牌”决定召见名单,膳后先批答奏章。随后召见开始。
递牌官员,王公之外,文官须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名牌木制长方形薄片(长约27.5厘米,宽约3.5厘米)顶部呈如意云状,官员的涂成绿色,俗称绿头签,宗室王、贝勒的涂成红色,俗称红头签。牌上开列本人姓名、职衔。因是在皇帝进膳前呈递,故称之膳牌。
递牌子在景运门,交于外奏事处转给内奏事处,再由太监送到御前。皇帝决定召见谁就翻谁的牌子,没有被翻到的,就要退回,官员拿回牌子,就可以打道回府了。留牌官员进景运门内等候,按先后次序被叫进去,就像当代办事排队叫号一样。也有当日不见,而留牌预定到他日的,完全视皇帝日程安排的疏密与事件的紧急程度。
凡是留牌的官员,被宣召进殿时,一律直呼其名而决无大人、官职之类的尊称。大臣在太监带领下,进养心殿门,转到暖阁门前,由太监挑起门帘,官员进入。门帘在昔日北京居家生活中使用得极其广泛,无论贫富,冬日屋门挂棉帘毡帘御寒保暖,夏日挂竹帘珠帘以驱蚊蝇。宫中也不例外。惟帘子的材质与编制非民间所能比拟。
皇帝在暖阁内通常坐南沿炕,这是出于采光充分与保暖的考虑。引领太监挑帘让官员进去后,迅速离去。大臣一进暖阁门,即行跪安礼:先是一个立正,称颂“臣某某恭请皇上圣安”,紧接着左腿向前迈半步,右腿跪在地上,跟着收左腿跪下,上身直立,随后抬右腿,起左腿,站起身来,往前走几步,跪在皇帝跟前预先放好的白芯红边的垫子上。既不磕头,也不高呼“吾皇万岁”。随后,君臣对话,期间,官员如果有违圣意或有负圣望,引起皇上不满,就要自摘官帽放到地上,叩头触地,俗称磕响头,以表谢罪之意,并不说罪该万死之类的套话。若是受到皇上嘉奖,则叩头口颂“谢皇上圣恩”,叩头也不触地。问话汇报完毕,皇上说“下去罢”。官员起身,原地再行跪安礼,礼毕,倒退几步,转身出门。
《曾国藩日记》记其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到十六日连续三天,觐见两宫皇太后与皇帝的情形,在此略去对话内容,简要摘编第一次觐见时的礼仪程序:十二月十四日“巳正(上午10时)叫起,入养心殿之东间。皇上向西坐,皇太后在后黄幔之内,慈安太后在南,慈禧太后在北。余入门,跪奏称‘臣曾某恭请圣安’,旋免冠叩头,奏称臣曾某叩谢天恩。毕,起行数步,跪于垫上。”随后谈话。结束时“叩头退出。是日赏紫禁城骑马,赏克食。”
进门称颂“恭请圣安”,系觐见皇上时必行之礼,而“奏称臣曾某叩谢天恩”则是对升任直隶总督的谢恩。
来源:2021年6月2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