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黄马褂与赐双眼花翎、“巴图鲁”(勇士之意)、世职、封爵等一样,都是清帝施恩笼络武官的常用手段。
李宝臣
在清朝,明黄色是皇帝专用服色,其他人未经御赐不得擅用。因之,得赏黄马褂,历来被认作人生殊荣。黄马褂分两种,一种是宫廷侍卫的职业着装,官称职任褂子;另一种是专门用作奖赏官员使用的。
昭梿《啸亭续录》卷一讲:“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宫廷侍卫分一二三等与蓝翎侍卫四等。一等侍卫三品,二等侍卫四品,三等侍卫五品,蓝翎侍卫六品。蓝翎系指帽顶上的翎子为蓝黑色鶡羽毛,俗称老鸹翎。而三等以上侍卫的翎子均为孔雀羽毛,俗称花翎。
凡侍卫当班都要穿黄马褂。按说皇帝专用服色,其他人不应使用,但是,由于侍卫担当护卫皇帝与皇宫安全之责,所以特地制作统一明黄色的职业着装,以张扬皇权的威严气势不可侵犯,同时也是彰显皇恩浩荡,让侍卫群体倍感荣耀,更加忠于职守。
无论职任的还是赏赐的黄马褂都是半身的,衣长到大腿根儿。袖长分长短两种样式,长的到腕,满语叫斡拉伯;短的到肘,满语叫额伦达。
清朝皇帝每年都要往承德避暑,入秋到木兰围猎20天,意在保持满洲尚武的骑射传统。行围期间,获猎物多者与在校射比赛中成绩优秀者,皆能得到赐穿侍卫的职任褂子的奖赏。不过,只能在行围期间穿戴,过后必须脱掉,平日也不可再用,故称之为行围褂子。
专门用作奖赏官员的黄马褂与职任褂子的样式显有不同。两种褂子虽然通体皆为明黄色,但纽襻颜色存在差别,职任褂子与行围褂子是黑色的,而赏赐黄马褂的纽襻是与衣料一致的明黄色。
赏黄马褂与赐双眼花翎、“巴图鲁”(勇士之意)、世职、封爵等一样,都是清帝施恩笼络武官的常用手段。黄马褂能够成为特殊荣誉的标志,就在于颜色乃皇帝专用,从而彰显君臣关系的亲密。
赐黄马褂的对象主要是三品以上的高级武官,而且必须是战功卓著。文官如果没有军功,政治行政业绩再辉煌,也难以得到。未曾直接统军作战的文官,偶尔能够获此荣誉,大都与战争有关,譬如决策、献计、物资供应等方面的贡献。文官赏赐黄马褂始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
当代清装影视剧,可以说是黄马褂泛滥,给观众造成黄马褂可以随意穿戴招摇过市的印象。实际上,钦赐的黄马褂,大都不是成衣,即使中国传统服装比较宽松,但人与人之间,毕竟有高矮胖瘦之分,怎么能拿来一件就能做到合身?
一般来说,赏赐黄马褂旨意下达,可能附带衣料,也可能只是许可。如果没有附带衣料,获赐者可以自找明黄色江绸之类的衣料量身制作。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推崇含蓄谦和,厌恶炫耀自吹。在这一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高级官员,拥有黄马褂以后,除了在正式的典礼场合穿戴,基本上供在家中。毕竟黄马褂属于行褂,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服装。
来源:2021年7月1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