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只能是人类可以去。这种不懈的追求实乃是人类的宿命。也许作为地球生命的一个义务,就是要走向宇宙。”
韩松
到了小松左京去世十周年的日子。他是2011年7月26日因肺炎去世的。今年也是他90周年诞辰。他去世前看到了日本“3·11”大地震和海啸,那一幕幕与他1973年在《日本沉没》中的描写何其相似,以致他在去世前写了关于此事的感言。
日本最近又掀起“小松左京热”。在中国,他的作品也不断被翻译出版。继《日本沉没》多个版本后,今年还有《无尽长河的尽头》《复活之日》出版。中日两国还要成立小松左京工作坊。
小松左京一生著述甚多,其中《日本沉没》成了超级畅销书,两度被改编成电影。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均称受到它的很大影响。
小松左京对灾难的思考在今天看来有着更大价值。《日本沉没》讲述了日本列岛在火山地震海啸中沉入海底,日本民众逃向全世界求生的故事。小松左京不仅思考了人、科技和自然的关系,还提出一个问题:世界到底接不接受日本这么一个特殊的国家。
《复活之日》创作于1964年8月,描写一种无名病毒肆虐全球。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核、化学、病毒都被当作武器,而病毒被认为更具杀伤力。今天这部书在中日两国再版及翻译发行颇受瞩目。另一个被改编成电影的《东京消失》也曾译为中文。
小松左京颇有预见性的作品多写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正是日本繁荣的时代。1964年举行东京奥运会,1968年日本GDP成为世界第二,1970年举办世博会……但在这光鲜外表的掩盖下,日本社会深层问题却越发突出,仅依靠经济腾飞,人民的幸福是否可以持久呢?小松左京从那时起一直到逝世前,都非常清晰地表明了他的认知:“很困难。”
今天的人们更加意识到小松左京不是一般的科幻作家。他站在全球立场对人类命运进行思考。他的思想充分体现在《无尽长河的尽头》这部艺术精品中。2007年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后,这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这是日本人在上世纪写出的恢宏壮丽、心胸博大的宇宙诗篇。如中国科幻作家姜云生所说,里面关于逆行宇宙、时间跳跃、人类逃离地球等的描写,作为科幻主题仍然鲜活,有的甚至还是令霍金那样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绞尽脑汁却依然百思不得其解的命题。姜云生甚至把这部小说称为屈原《天问》的现代版。
小松左京对宇宙人生千古之谜发出了许多考问:为什么在无数星球中只规定某颗星球承载生命体?为什么会有你?你必须在这里吗?所谓的虚无是什么?所谓的时间是什么?处在时间长河尽头的是什么?宇宙的终结是什么?还有,超越地面上爬行生物末端、在黑暗的内心里萌芽孕育出自我的,作为纯净而透明的薄膜可以扩散到与宇宙同等大小的意识,究竟是什么?等等。
在《无尽长河的尽头》中,小松左京以平静的语气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与佐世子热恋的野野村不顾危险,去探究“来自未来的干扰”,却遭遇宇宙中神秘力量劫持而失踪,进而在800亿光年宇宙直径、10亿年时空中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佐世子面对野野村忽然从身边消失的事实,选择了在葛城山下独自等候,直到耄耋之年,等到已经失去一切记忆、同样成了老人的野野村回来。两人搭伴度过晚年,老头儿整天倾心听老太婆唠叨她的往事。两人的眼光在窗外那些小小的、朴实无华的、好像各自想要强烈唱出无声歌谣的植物和动物的身上移动,似乎终于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小松左京曾在飞越喜马拉雅山时,在6000米高空看到了鹰,他非常感慨,说人要到达这个高度,就非常困难了。“但是鸟是不能够去到宇宙中的。宇宙只能是人类可以去。这种不懈的追求实乃是人类的宿命。也许作为地球生命的一个义务,就是要走向宇宙。”
来源:2021年7月2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