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饱含着祈祷意味的庆丰收仪式被渐渐抛弃,连带着曾经密切的人情交往,也因为现代社会原子化的人际关系而失落,不可不说是一种遗憾。
蔺桃
菜地的小伙伴从美国发来照片和视频,说最近他们举办了刻南瓜、庆祝万圣节的活动,我才意识到已经进入10月底。从万圣节开始,美国人似乎就进入到了秋收冬聚的时序里。接踵而至的感恩节、圣诞节,其实都是在庆祝一年的丰收,与家人朋友相聚,为来年祈愿。
今年7月底,我们搬到韩国暂居,虽然语言不通,但文化背景相似,因此颇有亲近感,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多多体会韩国文化。和中国人、美国人都不一样,韩国人庆祝收获从中国农历八月就开始了。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中秋节,韩国人这一天过的是秋夕节,要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祭拜祖先、扫墓、享用新米制成的松饼。
秋夕节前夕,我参加了首尔松坡区一个针对外国人的烹饪网课,其中有一道就是松饼。所有的食材都用冷冻箱装好快递到家,新鲜的米粉用热水和匀,制成白色米粉团,分出一块来加入艾草碎,就成了绿色米粉团。后来经韩国朋友介绍,才发现也有用胡萝卜汁、南瓜等天然调色剂制成的其他彩色的米粉团。面团搓圆后,放入芝麻、红豆沙、砂糖等馅料,捏成半月形状,然后在蒸屉上撒上一层苍绿松针,上架蒸熟,既有米香又有松香,五颜六色的松饼让人食指大动,唇齿生香。松饼是每年秋夕节茶礼(祭祀祖先的礼仪)上必备的传统糕点,因为原料取自不同的农作物,所以有丰收的寓意。茶礼时要供献给祖先,以此感谢祖先庇佑。
除了茶礼,韩国一些乡村地区还保留着另外一些很传统的仪式,与亲人邻里共同庆祝丰收。我在志愿教学的京畿道清溪川华德福自由学校里,就有幸看到了这样一种声势隆重又感人的庆祝仪式。秋夕节前的周五,学生们尽可能地穿着传统韩服来学校。一走进校园,就看到教学楼飘下白黑黄红蓝五色长布条,学校老师告诉我,这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天五个方位。
广场上,七年级的10个学生正站成一个圆圈,间隔着手持红色和黄色长布条,几个年纪稍大的学生抱着一根木桩站在正中央。踩着旁边同学和老师敲响的杖鼓鼓点,和着众人的歌声,学生们交叉走步,手中的红黄布条渐渐“织”在了木桩子上,等到全部织满,学生们又会反向走步,直至布条散开。
学校老师在一旁用英语解说:领唱祝歌的是七年级的班主任银花老师,她唱诵的歌词大意是感谢土地给予丰收,感谢今年的风调雨顺。这个仪式流传已久,歌名直译过来就是“织布”的意思。
古时的韩国,每到农历八月,村里的妇女就会聚在一起玩这个“织布”游戏,之后逐渐演变成了庆祝仪式。秋夕节前,正是农忙时节,不同家庭的妇女会组成互助组。除了收获作物,她们还要从麻、棉花等作物上,或取纤或纺线,织成质地不同的布料。这些工作单调辛苦,她们便聚在一起唱歌戏耍,同工同乐。到了秋夕节,大家还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和家人邻里一起,尽情谈笑,载歌载舞,消除劳动的疲劳,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古今中外,农民们无不企盼着丰收,而丰收的关键便是气候稳定。我们曾在纽约州肯特县的乡村,参加过当地居民庆祝圣约翰节的火把仪式,同样是众人围成圆圈,边歌边舞,期盼丰收,祈求神明庇佑。只是可惜,这样的仪式传统也只是在当地著名的华德福社区才被有意识地保留和传承。
现代农业越来越趋向科技化,对天候的仰赖似不如从前,这些饱含着祈祷意味的仪式也被渐渐抛弃,连带着曾经密切的人情交往,也因为现代社会原子化的人际关系而失落,不可不说是一种遗憾。好在我们有幸看到了一群人的努力,在为孩子们追溯这些传统,复刻丰收的神圣与喜悦。
来源:2021年11月0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