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行词汇叫做“U 盘化生存”,说的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西红柿早就实现了。
宿亮
有一个流行词汇叫做“U盘化生存”,说的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西红柿早就实现了。
上初中时,跟小表姐一起住了几年。她有句口头禅:“西红柿炒鸡蛋,外加两碗大米饭。”西红柿炒鸡蛋是她每顿饭都少不了的下饭菜,特别是把菜和饭搅拌在一起,找不到一点西红柿的影子,却满满都是挂着红色汁水的米粒,生生把当时的她吃成了小胖子。
很少有像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菜肴,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做法。上高三时,尽管高考压力巨大,我仍然有工夫跟同学吵架,话题就是西红柿炒鸡蛋到底应不应该放酱油。后来的结果是,同学把我拉到他家里,直接打开炉头炒起了菜,就为了向我证明酱油也是这道菜的好伴侣。
关于西红柿的另一道“论述题”是,究竟它是水果,还是蔬菜?研究植物分类的专家会说,西红柿的种子在体内,所以应该是一种水果;但农艺专家会说,西红柿的果实并不像其他水果那样长在树上,所以应该算是一种蔬菜。对我来说,水果是能捧在手里吃的,蔬菜是能下锅炒的,而西红柿“可咸可淡”两相宜,应该算是水果和蔬菜中的“双面间谍”。
西红柿的“可咸可淡”充分体现在餐桌上。这种水果/蔬菜是父母们的最爱。没时间做饭时,洗干净可以直接吃;大不了切成薄片铺在白糖上,就变成了一道凉菜。这么“敷衍”的菜肴,估计现在都很难在饭店里找到了。
西红柿也叫番茄,一听就是舶来品。但即便是在做菜就要用西红柿的欧洲国家,它也算不上历史悠久的食物。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时,才发现了这种阿兹特克人种植在安第斯山上的神奇果实。这种果实成功“反向入侵”,席卷了地中海并最终“占领”了欧洲,用300年的时间在全世界繁衍。而南欧也得以拥有各式以西红柿打底的菜肴。欧洲人对西红柿的热爱,不亚于对各色希腊罗马神祇的崇拜。意大利语、法语和英语,都有把西红柿称作“爱情苹果”的说法,而德语更是直接把西红柿称为“天堂里的水果”。
厨师喜欢西红柿,多半是喜欢它在烹饪中充满可能性、可塑性,既可以做主菜,也可以做酱汁;既可以独立“出征”,也可以融汇“千军万马”。前两年,有一个流行词汇叫做“U盘化生存”,说的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西红柿早就实现了。这就是鼓励大家,要做西红柿一样的人。
加班回家,顺带捎块肉,在砧板上来一波解压式狂剁,最好还能混入一些西餐里不太熟悉的藕碎。找一颗饱满的西红柿,烫掉皮之后切成小块。把肉馅伴着洋葱碎一起下锅,翻炒断生后再调调味道,然后扔进西红柿,让它在锅里慢慢咕嘟,一点一点释放出汁水。再找一口大锅,煮一点Fusilli,一种像极了螺丝钉的意大利面。当意面中间不再有硬芯时就捞出来控水。
转回头再伺候这一锅西红柿肉酱。为了让汁水更浓郁,再加上一点西红柿沙司,一点点熬到冒泡,用盐、胡椒和干香料碎注入灵魂,最后再来一把马苏里拉奶酪碎。趁着奶酪还来不及拉丝的时候,把控完水的意大利面扔到锅里,炒拌均匀。
这碗浓郁西红柿味道的肉酱面,看不到一丁点西红柿的影子,却完完全全是西红柿的味道,像极了小时候拌到米饭里的西红柿炒鸡蛋。
来源:2022年3月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