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潜龙在渊”:深海攻防进行时
  新华网 ( 2022-03-30 06:44:33 ) 来源: 《环球》杂志
 

 

2016年2月2日拍摄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俄罗斯鲟-1”深海救援装备

    深海战场空间的独特性和超前性引发了深海军事发展与变革,并不断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成为现实。

包宇

  深海,是指与浅海相对应的海域。深海包括海床、底土及上覆水体,是一个连接世界各大陆、具有复杂法律属性的巨大空间。尽管在资源、环境、科技、军事等不同领域,对深海的界定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但世界各国均充分认识到深海空间蕴藏的巨大的政治经济价值、军事科研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

  当前,各海洋强国针对深海纷纷“圈地划界”、厉兵秣马,科考行动“军事化”、作战平台“实用化”、对抗行动“白热化”等趋势日益明显,这也使得深海这片约占全球面积65%(海洋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其中约90%的海域水深超过1000米)的“多事之地”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陆、海、空、天、电磁后的第六维重要战略空间。

军事价值巨大

  深海相对于浅海具备天然的优势,这些特点也成为深海军事化的现实驱动力。

  一是空间范围大。在深海空间,搜索探测和攻防作战平台从水平广度和垂直尺度方向可构成立体、多层、广域部署态势,实现力量聚焦;

  二是活动自由度高。相较于海面、陆地、空中受到气象、地形等环境条件的限制较低,在深海环境下,作战平台和攻防武器的使用具有较高的自由度;

  三是行动隐蔽性强。深海特殊的海洋环境对作战武器具有天然的伪装作用,从而能大大降低兵力、兵器信号暴露和遭受拦截打击的概率,战场生存力高;

  四是威慑易于达成。特种核潜艇、深海母舰和深海预置兵力等作战力量,可在深海区域实现先期部署、快速打击和隐蔽突袭。

  目前,还没有国家能够对水深400米以下的深海作战平台发起有效攻击。可以说,深海是一国军事力量“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安全屋”。同时,与空中作战通过“居高临下”抢占高度优势如出一辙,深海作战能通过“居深临上”抢占“深度优势”,进而通过“自下向上”的打击模式对水面、空中、陆地,甚至太空构成非对称作战优势,以此打破战略平衡,赢得主动。

  长远来看,随着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以深制浅”“以深制陆”“以深制天”很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制胜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深海空间将为进攻行动,尤其是战略进攻作战行动提供得天独厚的“属性加成”,成为实现战略突袭的“倍增器”。

军事化步伐加快

  随着海上(水下)作战理论的发展和侦察探测、搜索跟踪、火力打击性能的不断提升,对于水下作战平台而言,浅海空间将“愈加拥挤”,行动踪迹容易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各海洋强国都在加紧研制深海科技并深化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意图抢占深海新空间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力求通过深海对抗战、深海设施防御战、深海特种战等多种攻防作战的理论与实践,来实现保障己方安全、威慑竞争对手的目的。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能够迅速对行进路线和目标作战区域敌方布设的水雷、UUV(无人潜航器)和海底作战等设施进行识别和清除,美国海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海对抗战作战概念,力求通过集群化部署使用UUV,来查找、标记和清除目标区域内存在的威胁。在作战中,50~100艘UUV在无人机母舰(UCAV-M)的指挥、控制和保障下,采取“察打一体”的梯队编组模式(每个UUV编队可携带16~32枚小型鱼雷),在距海底15~20米的深度以12~20节的航速整体推进。而一支150艘规模的UUV编队,每天可完成约20000平方公里海域的水下目标侦察和清除任务。

  2008年,鉴于海底基础设施对掌控深海空间意义重大,美国海军提出了深海设施防御战作战概念。实际上,早在冷战时期,美海军就着眼于遏制主要战略对手日益增长的水下威胁,开发了“大比目鱼”级等担负水下窃听、渗透、侦察任务的特种核潜艇。其中“鲷鱼”号核潜艇就曾在1979~1986年间,参与了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残骸的搜寻打捞工作;1999年,美海军基于后冷战时期深海战场“前沿存在”的需要,更是不惜重金,将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吉米·卡特”号核潜艇(“海狼”级)改装为特种任务核潜艇。

  与此同时,继承苏联海军的俄罗斯海军,为打破战略对手水下固定水声监听系统(SOSUS)的“铰链式”围堵,针锋相对地发展了AS系列核动力深海工作站(2019年7月在巴伦支海发生事故的就是该系列深海工作站,代号“AS-31”),使SOSUS系统的对潜预警侦听效能明显削弱。俄罗斯著名深海作战问题专家库兹米恩曾表示,“核动力深海工作站不是潜艇,而是在执行潜艇无法企及的任务”,他所说的这些任务就包括科考、情报、探测等内容。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掌握了2000米以下深潜技术,真正具备了深海进入能力,但真正具备大吨位、多载荷、长时间驻留和作业能力的只有美俄两国。俄罗斯更是唯一拥有“深海舰队”的国家,其海军装备了4型9艘核动力深海工作站。俄罗斯甚至参照航天员培养模式来培训深海艇员,以执行茫茫深海中的特殊任务。

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深海军事化步伐不断加快,制深海权理论日臻成熟,深海攻防作战体系化、基地化和无人化的发展趋势轮廓逐渐显现。

  一是侦察预警体系化。

  首先,针对有人/无人潜航器降噪技术不断进步、信号辐射大幅降低、被动声呐等传统手段跟踪定位愈加困难的实际,大力发展非声化感知探测技术装备,力求在深海战场构建起“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

  其次,采取舰潜机等有人平台布设与无人潜航器自主布放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预警监视自主化,为作战决策提供连续、准确、不间断的威胁位置信息和可靠的频谱图像;

  最后,将水下网络结构和水下武器决策支持系统直接接入深海作战平台,在保持隐蔽性的情况下,利用水声信道构建起深海指挥通信网络,实现与其他海、陆、空、天及水下作战平台之间高速、持续、可靠的信息交换。

  二是作战平台无人化。人体生理和心理机能在面对深海环境时都面临严峻挑战,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化成为深海作战平台发展的目标指向。尤其是随着以 “波塞冬”号为代表的无人潜航器逐渐列装,深海无人潜航器朝着实战化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未来,深海无人潜航器将执行探测战场环境、目标跟踪识别、欺骗袭扰和定点清除等水下任务。同时,其还可作为网络传输节点,在无人机、水面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等平台之间搭建数据交互链路,能够在共享信息实现跨域联合作战的同时,整合作战力量单元,提升海洋作战系统的可靠性和风险承受能力。

  三是要素集成基地化。为实现对深海区域的有效控制,一些国家参照防空识别区模式设立海底防御识别区,建立拥有海底预置武器、UUV自主作战平台、作战物资贮存设施的固定深海作战基地。当前,美国海军已着手在900米水深的大西洋海底建立深海基地,担负对其他国家深海目标进行探测、分类,保卫己方海底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港口,控制战略咽喉要道等任务。

  按照相关规划,深海基地将包括1套海底预置武器系统和1~2套移动武器系统,能够对敌方UUV、水雷和传感器等水下系统进行有效压制和摧毁。其中,海底预置武器系统是一种新概念水下武器,它结合了导弹和鱼雷的特点,具有较大的打击范围和快速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深海基地还将拥有一支由UUV和UCAV-M组成的分遣队在其附近区域巡逻,能够持续保持对基地周边300海里范围的深海控制能力。

  这种以深海基地为中心、以深海武器为主要战斗力、以深海后勤体系为保障、以隐蔽突然的综合打击为手段的体系力量,将使深海作战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彻底颠覆传统海战模式。

  (作者系军事评论员)

来源:2022年3月2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