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格陵兰岛雅各布港冰川的冰山
随着北极竞争日渐激烈,一些适合在极寒之地使用的武器装备纷纷亮相,准备在这场“极地空间争夺战”中一展身手。
杨震
自1909年美国探险家彼利向全世界宣布他踏上北极点以来,这片凶险莫测的冰雪世界,不仅成为西方各国探险家和航海家频频光顾的地方,而且逐渐成为许多大国觊觎的一块战略要地。
无论是环北极国家,还是北极圈外的一些国家,都对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以及战略地位重要的北极给予了高度关注。随着北极竞争日渐激烈,一些适合在极寒之地使用的武器装备纷纷亮相,准备在这场“极地空间争夺战”中一展身手。
兵家必争之地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海域、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以及最外侧的泰加林带,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岛屿主要有格陵兰岛、加拿大北极群岛、斯瓦尔巴德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弗兰格尔岛等;水域主要为北冰洋,北冰洋有400多万平方公里终年被冰雪覆盖。北极地区的陆地、岛屿及其近岸海域和大陆架分属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8个环北极圈的国家。
北冰洋虽然自然气候恶劣,但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圆航线,因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北冰洋航道贯通,将使亚、欧和美洲之间的航线缩短6000~8000公里,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航道价值将大打折扣,世界贸易平衡也将被打破。可以说,谁控制了北极通道,谁就能在未来握有主动权。
除了航道,北极地区还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军事价值也极高。美国军事专家早在上世纪初叶就提出在北极设防的主张,认为北极地区乃兵家必争之地。而俄罗斯军事专家弗拉季斯拉夫·舒雷金认为,北极是俄最重要的战略方向。
北极的军事价值还在于核潜艇的部署。厚实的冰层为潜艇的隐蔽和航行提供了良好的保护,有利于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卫星或侦察机几乎无法对冰层下的潜艇目标及其活动进行侦察。此外,冰层膨胀或断裂所发出的噪音为潜艇的活动提供了掩护,增加了利用声呐系统搜寻和跟踪潜艇的难度。
除此之外,北极空域占据着全球的最高点,有着最短的空中打击距离。以俄罗斯的“布拉瓦”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为例,其射程超过10000公里,从北冰洋可覆盖北半球的所有目标。
极地国家博弈
俄罗斯是最早制定北极政策原则的国家之一。为明确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俄罗斯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在北极地区政策依据》的文件草案。2008年,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2020年前及更长期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基本原则》。这一政策原则成了俄在北极地区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法理依据。2015年,俄总统普京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强调要为北极部队专门研制新一代特种新式装备,包括水面舰艇、潜艇、核动力破冰船等。
本世纪10年代,俄罗斯开始在北极地区建立相互联系的综合性防御体系,在亚历山大地岛、科捷利内岛、弗兰格尔岛等北冰洋岛屿上建立前哨。这些前哨部署了特遣部队,包括装备“棱堡”岸防导弹系统的导弹营、装备“铠甲-S”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防空连、航空警备司令部、雷达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
自2013年起,俄罗斯核潜艇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北极全球公共区域例行军事巡逻。2014年12月,俄北极战略司令部开始正式运作。为了重建北极防空体系,俄罗斯于2019年9月在位于北极的新泽姆利亚群岛部署了新的S-400“凯旋”系统。与此同时,俄国防部将充实自己的北极航空装备库,并采购更多专为极寒环境研制的米-8AMTSh-VA直升机。
长期将北极视为“重要边界”的美国更是动作频频。2013年5月,美国出台《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报告,提出在北极建立永久性基地的计划。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北极战略》报告,概述其在“战略竞争时代”保护美国在北极的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方法。
事实上,美国近年来一直都在加强北极方向的军事部署,其组建的“大绿舰队”(舰队主要使用生物燃料等“绿色燃料”)被视为“最适合部署到北极的作战力量”。另外,美国重新启用冷战时期北太平洋地区的两个军事基地,并在格陵兰岛部署军事基地及反潜机部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北极地区与俄罗斯“一争高下”,美国还强化同加拿大、挪威等国关于北极地区的情报共享,以此来构建北极地区情报网络,为北极军事行动提供支持。同时,美国还加紧推动北极地区地形地貌数字化工程,融合不同作战条件,绘制北极地区最新航道和海域地形图以及3D全景地图等,完善军事数据信息储备。
近年来,美国与北约国家积极举行联合军演,以提升部队在极地地区的综合作战能力。2018年10~11月,北约在挪威以西海域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三叉戟接点-2018”联合军演,向俄罗斯展示联合作战实力。次年,美国又联合英国、挪威、芬兰等国开展“北风2019”联合军演,提高部队在高寒、高纬度地区的战备水平,增强不同国家军队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美俄之外的其他北极圈国家,也在抓紧实施各自的“北极计划”。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国家相继宣称对邻近的北极地区拥有主权。比如,加拿大与丹麦在北极汉斯小岛归属问题上的争执,还曾引发诸如插国旗、搞军事演习等主权宣示行动。
极地装备提前预热
伴随着环北极国家在该地区的激烈博弈,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一些适宜在北极地区使用的武器装备也纷纷亮相。北极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因此对武器装备的要求极高,极地武器装备在耐酷寒、涉冰河、过雪野等方面有着特殊要求。
在研发极地武器方面,俄罗斯走在前列。为提升在极地环境中的机动能力,俄罗斯组织力量研发了DT-30PM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运输车。它的重要部件均装有加温器,保证了它无论是在-50℃的极寒天气里,还是在雪野和冰面上,都能正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铠甲”-SA防空导弹系统就采用了DT-30PM履带式底盘,该防空导弹在2017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上首次亮相。其全身涂刷了白底黑灰纹相间的“极地迷彩”,作用不言自明。2018年12月,俄武器制造商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展示了ZALA极地无人机。这型无人机能够在北极地区遂行侦察、识别任务,收集一定范围内舰船、飞机的信息。
与俄罗斯不同,美国目前热衷于使用现有武器,通过演习训练等手段来熟悉极地作战环境。如“冰原演习”(Ice Exercise)是美军主导的在北极水域进行的两大军演之一,每两年举行一次,演习内容包括在北极冰盖下多次往返、在北极点附近上浮、收集“科学数据”等。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指挥官詹姆斯·皮茨少将说,美方“不断利用这一演习测试新的战术、技术和流程”,积累经验。
观察近几次的“冰原演习”军演,可以发现美国海军现役主力核潜艇,如“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哈特福德”号、“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等都参加了演习。军演内容包括美英攻击核潜艇从水下发射“战斧”巡航导弹进行远程攻击等训练科目。
除了水下力量,美国国防部还将部署150架先进的隐身战斗机到北极地区,以保证美国的全方位防御战略。为此,美军计划在阿拉斯加州北极圈以内建设两个空军基地,以大规模部署F-22、F-35等隐身战斗机。
2019年9月,美国MQ-9A“死神”无人机在北极地区进行了飞行测试。这不仅是MQ-9首次完成的最远航程之一,还展示了该无人机在北极地区执行安全和监视任务的新能力。随着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人装备出现在北极地区。未来,这些无人装备将组成战斗网络,使北极作战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2022年3月2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