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的黑海海域,俄罗斯舰船和飞机参加演习
美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欧俄的地缘政治竞争深刻作用于黑海地区,使得本就不稳定的内部安全体系更加脆弱化,加深了内部撕裂程度,加快了地域格局的阵营分化。
文/万肖肖 李秉忠 编辑/吴美娜
国际政治的脉搏正在黑海周边区域剧烈跳动,使这里成为了观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一大风向标。从能源到经济,从安全到地缘政治,黑海作为一个地区的统一性问题,或许远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都更为深刻。
然而,由于一些人为因素,黑海地区的分裂性特征也有可能被放大,继而导致分裂性的趋势大于统一性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欧洲和欧亚地区的未来深受相关各方对黑海控制权争夺的影响,而围绕黑海资源的争夺是重要方面,且具有极强的外溢效应。
油气运输重要枢纽
黑海地区在全球能源分布中具有特殊区位优势,这种优势既包括能源的储藏量,也包括其在能源通道方面的特殊地位。
黑海北部的俄罗斯,是石油和天然气大国;东部的阿塞拜疆,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2.6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也极为丰富;西部的罗马尼亚在2012年发现了当时黑海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达400亿到800亿立方米……与黑海邻近的里海地区,同样储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四通八达的能源运输网络将黑海周边区域的油气资源输送至外部,黑海也凭借其地理区位成为更大范围能源贸易的辐辏之地。中亚、中东、东地中海、里海等地的油气资源通过黑海尤其是土耳其的能源管道,参与到全球能源贸易中。
就能源消费市场而言,俄罗斯油气资源占据了欧洲能源消费市场的最大份额。欧盟每年从俄罗斯进口超过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部分东南欧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依赖度甚高。土耳其同样是油气资源的主要消费市场,对俄罗斯资源也有极高的依存度。然而,由俄罗斯向欧洲和土耳其输送天然气却遭遇了诸多阻力,关键性阻力在于区域国家的不和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涉。
乌克兰曾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重要中转站,其枢纽地位因俄乌关系恶化等因素被弱化。为绕过乌克兰,俄罗斯重新规划并打造了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运输管道系统。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方向,俄罗斯分别建设了“北溪”和“南溪”两个对欧天然气运输管道,经由海底,绕过乌克兰、波兰等陆上邻国。
在“南溪”项目被取消后,“土耳其溪”项目于2020年1月启动。该项目输油管道经由俄罗斯阿纳帕入黑海,在土耳其与保加利亚交界处的基伊科伊登陆,其后由两条管道分别向土耳其和东南欧国家供应天然气,总输气量达315亿立方米/年(每条管道157.5亿立方米/年)。在向东南欧和土耳其输送天然气方面,“土耳其溪”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上途经乌克兰的跨巴尔干天然气管道。
天然气贸易重塑能源格局
多方向的运输管道既将环黑海区域联系起来,也预示着不同方向的疏离和竞争。比如美国力图使欧洲能源市场去俄罗斯化,通过推进欧洲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挤压俄罗斯能源的市场空间。它支持打造了“南部天然气走廊”项目,尝试将阿塞拜疆的天然气输送至欧洲。该项目包括3条连接管道: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南高加索管道、穿越土耳其的跨安纳托利亚管道、从希腊经阿尔巴尼亚和亚得里亚海延伸到意大利的跨亚得里亚海管道。美国也鼓噪东地中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开拓欧洲市场,挤占俄罗斯的欧洲能源市场份额。
显然,能源供应和运输背后是大国的角力,而围绕黑海的大国博弈又被附加了更多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诸多因素造就了不同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影响、调控着区域能源形势的走向。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俄罗斯的天然气主导地位被弱化,阿塞拜疆在欧洲能源市场中的占比大大提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经济收入因能源运输路线的调整而削减,土耳其借助中转国的地缘优势正取代乌克兰成为新的欧洲能源转运中心……换言之,欧洲天然气贸易的变化,正重塑着黑海区域能源格局。
近年来黑海海域内的天然气勘测结果,再次证明了该海域的能源潜力。土耳其现在每年为天然气进口花费120亿到150亿美元。2020年8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在黑海发现了储量达3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同年10月,土在该地区的勘探成果继续扩大,天然气储量增加到4050亿立方米。2021年,土耳其在土西北部黑海沿岸宗古尔达克省的北部又发现了13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至此,土在黑海的天然气储量增至5400亿立方米。
“土耳其在黑海钻探的天然气井不是‘第一口’,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口’。随着黑海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我们将摆脱对进口资源的依赖……他们试图用制裁、威胁、勒索和恐吓来阻止我们,但我们并没有屈服于任何压力。”埃尔多安在2021年7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土耳其的发现,有望改变其对外部能源的高度依赖状态,同时也意味着黑海能源竞争更趋复杂化。
聚合的尝试与破碎化的加剧
能源在强化黑海全球性和战略重要性的同时,也使其背负了更多苦难和不确定性。近年来黑海地区政治环境恶化,地区局势趋于紧张。域内的争端和战火接踵而至,黑海正以日趋碎片化、阵营化、冷战化的地区态势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由能源引发、加剧的区域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是美俄欧博弈背景下多边关系深层次调整的结果,也是世界大国和黑海周边国家关系经历解构和重组的表现。
苏联解体后,黑海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剧变,黑海周边国家将自己定位为更为广阔的区域市场的一部分。时任土耳其总统厄扎尔1990~1991年间就提出了黑海合作的愿景,以促进黑海区域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在此“思想”指导下,土耳其发起了一项倡议:通过发展黑海周边国家之间更强有力的经济联系,扩展既得利益,促进恢复区域和平与稳定。
1999年,黑海经济合作组织(BSEC,简称黑海经合组织)正式诞生。该组织的地理范围包括黑海沿岸国家、巴尔干和高加索地区,覆盖面非常宽广。它是区域合作进程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黑海地区第一次向着通力合作、共谋发展迈出创造性步伐。
然而,区域格局的迅速演变和域外力量的强行、大幅度介入,导致黑海经合组织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将黑海视为保障其能源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要一环,逐步推进睦邻政策(2004年)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2009年)。美国为黑海地区赋予了更多军事意义,将其视为北约东段的防御势力范围。在美国主导的北约于2004年接纳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为该组织成员后,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也被列入其考虑范围。
美欧在黑海的强力介入近乎消除了区域合作的可能性,黑海经合组织实质上只能为成员国提供双边或多边交流的一些平台。如2015年土耳其军队在土叙边境击落一架俄罗斯飞机,两国关系陷入危机之后的首次接触,正是在次年黑海经合组织的会议上。除此之外,黑海经合组织难有大的建树。
大国博弈在黑海地区的极化趋势,也促使周边国家的能源贸易与政治安全关系深度绑定。美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欧俄的地缘政治竞争深刻作用于黑海地区,使得本就不稳定的内部安全体系更加脆弱化,加深了内部撕裂程度,加快了地域格局的阵营分化。
例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原苏东阵营国家,将欧盟或北约成员国身份视为确保自身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借力对冲俄罗斯的影响力。
而土耳其基于对能源、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致力于突破传统土美同盟关系的桎梏。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和对欧形成能源反制的潜在优势,使得土耳其能以更为独立的角色参与到地区事务中。
局势缓和的可能突破点
历史上环黑海区域经历了希腊化、罗马化、拜占庭化、奥斯曼帝国化等重要历史进程,也介入到两次世界大战中。与战争和冲突相伴随的也有统一性因素,且和平和统一特性持续的时间远长于冲突和战争持续的时间,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然而长期以来,多方都在强调黑海不是一个具有共同文化、语言、政治或战略概念的特定空间,强化该地区属于文明、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碎片地带这一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欧盟和北约的东扩,区域国家的身份和认同进一步复杂化。这种人为制造的政治身份的多元化和政治实体的异质化,使环黑海区域“共同叙事”的形成变得更为艰难。
环黑海国家共有的特征之一,是在区域能源贸易和能源过境方面具有潜在优势,这是该地区推动经济复苏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虽然短期内环黑海区域混乱紧张的局势难以破解,但具有广泛统一性的黑海能源与经济合作是该地区韧性所在,这既是理解黑海局势的抓手,也是局势缓和的可能突破点。
(万肖肖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家民委环黑海研究中心科研助理;李秉忠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院长,国家民委环黑海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2022年4月2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