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将艺术品的数字版权做成虚拟化代币,可以放在区块链上交易,到了“元宇宙”时代,谁也说不准这些限量数字藏品的价值会不会飙升;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随时欣赏品味这些国宝珍玩,体验“拥有”它们的感觉。
桂涛
朋友邀请我去看他的艺术品收藏展,发来的却是一个二维码,嘱我扫码参观。扫码才知道,他办的是一场数字艺术收藏品展览。
虚拟展厅里的虚拟藏品琳琅满目:有与沈阳故宫博物院同款的掐丝珐琅仙鹤蜡台、山西博物院的馆藏国宝西周青铜兔尊、安徽博物院馆藏龙虎纹四环铜鼓座、河南博物院的人首蛇身玉饰,还有限量销售一万份的赵州桥、赛博朋克风格的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视频、数字版中国空间站天宫的天和核心舱等等。
藏品都是朋友从一个专门经营NFT(非同质化代币)艺术品的网站上买来的,每件不过20元左右。参观者用鼠标就可以转动藏品、放大细部,虽然无法上手,但论体验冲击力,也算得上是身临其境。
朋友颇为得意,说他买这些数字藏品一方面是为了投资,因为现代科技将艺术品的数字版权做成虚拟化代币,可以放在区块链上交易,到了“元宇宙”时代,谁也说不准这些限量数字藏品的价值会不会飙升;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随时欣赏品味这些国宝珍玩,体验“拥有”它们的感觉。
虽然已经有不少数字藏品在炒作和拍卖中创出天价纪录,但我无意争论和预测数字藏品的价值。我更想通过它们探讨收藏本身的意义,探讨虚拟空间里“拥有”的意义。
爱而收之,惜而藏之。买下一件藏品,不仅拥有了对它的鉴赏权、买卖权,更是拥有了一段附着其上的历史。
在博物馆,我常常遗憾只能隔着玻璃柜看一件瓷器或一个钟表,恨不能穿柜而入,翻动一下展品,看看它的底部或另一面什么样,掂掂它的分量,甚至闻闻它的气味。有时翻看印刷精美、还原度极高的图册,也恨不得将上面的藏品抠出来,搂在怀中,让它陪我独处一会儿。也许只有在某个时刻,当你以某个角度、某种心境去看某件藏品,才能参透隐藏其中的秘密。
我认为入藏一件古物的意义正在于此。你可以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去观察它、探索它、体验它、穷尽它,也可以捧着它、摩挲它、把它放在口袋里傍身一整天并随时拿出来把玩。
这样,你才更能占有附着在古物上的那段历史,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真相。不论你发现的真相是大是小,都是对历史的补充,都是后人在追寻真理的路上“上穷碧落下黄泉”时可供踏足的一块阶石。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对数字藏品的“拥有”无法真正替代对真实物件的拥有。不过,数字藏品也实现了对“拥有”的成全。若不是它们价格低廉、无法伪造,存储和交易的难度又大大降低,我那个朋友可能永远不可能举办一场自己的藏品展。
科技还将“时间”维度引入静止的器物,只需快捷的查询便可发现藏品此前的交易、入藏等信息,藏家在拥有器物的同时,也拥有了附着在器物上那些穿越时空的、人与物聚散离合的悲喜故事。
如果说传统藏品身上的故事不得不通过艰辛的考古训诂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么科技带来的流传有序,将让藏家在凝视数字藏品时,可以更轻松地体验“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快乐。
来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0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