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区拍摄的法国战机
法、德、西三方这种貌合神离的合作状态无疑会对研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伤害欧盟防务合作大局,同时也凸显了欧盟战略自主之路的艰难与复杂。
文/周默草 编辑/吴美娜
5月30日,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官网刊发其首席执行官纪尧姆·福里撰写的题为“保卫欧洲边界”的文章称,俄乌冲突引发了欧洲的“集体觉醒”,而“未来空中作战系统”(简称“未来空战系统”)这种大型项目“不能由一个欧洲国家单独开发,需要汇集欧洲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和财政资源来实现它”。
一周后的6月6日,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作为欧洲“未来空战系统”核心的“下一代战斗机”,其服役时间将比原计划的2040年至少推迟10年。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参与方,空客和达索的表态,将众人的目光拉回到“未来空战系统”项目艰难前行、频遭变数的现实中来。
雄心勃勃的合作项目
“未来空战系统”是当前欧洲防务领域最大规模项目,其设想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初对于欧洲新型战斗机的研发。早期由英法两国合作共同研发相关概念,后因英国“脱欧”无以为继。2017年7月,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大力推动下,欧洲“未来空战系统”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西班牙加入。而“脱欧”之后的英国则联合瑞典和意大利共同研发“暴风”战斗机,欧洲再次形成类似当年“台风”“阵风”“鹰狮”三型战机并行研发的局面。
“未来空战系统”项目包括“下一代战斗机”“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欧洲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未来巡航导弹”“蜂群无人机”五个部分,其核心是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其中最关键的战斗机发动机研制工作由法国赛峰集团、德国MTU公司和西班牙ITP Aero公司三家航空发动机生产商共同承担。
此前,赛峰集团和MTU公司组建了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欧洲军用航空发动机团队(EUMET)作为项目主承包商,ITP Aero公司则以合作伙伴身份加入。赛峰集团负责发动机的设计集成和热端部件研制,MTU公司负责发动机运维服务和冷端部件研制。
据悉,“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并非为全新研发,而是在“阵风”战斗机使用的“M88”涡扇发动机基础上进行深度改进和提升,期望在减轻重量和体积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推力、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可靠性,但在是否采用变循环设计、是否应用推力矢量技术、是否追求超音速巡航性能等方面官方并未透露更多具体信息。
2021年底,在法国国防部武器装备总局的牵头组织下,赛峰集团使用“示温涂料”技术对原型机进行测试,并将获取的数据同前期以数字方式获取的模拟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完成了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研制工作的重大测试。与此同时,法国国防部武器装备总局航空技术测试中心与赛峰集团合作开发新型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对新一代高强度金属材料进行测试,确保“未来空战系统”项目获得预期性能水平。
面临内外挑战
作为欧盟有史以来最具雄心的防务合作项目,“未来空战系统”是欧盟谋求防务自主的战略性举措,对于推进欧盟战略自主起到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然而,这一项目从发起至今从未摆脱各种“内部分歧”和“外部干扰”,围绕性能需求、研制分工、知识产权等问题各方争议不断。
早前法国承包商达索公司曾表示谈不拢就“退群单干”,德国承包商空客公司曾多次向英国方面表示希望将欧洲两大战机项目合并,西班牙ITP Aero公司曾一度打算退出项目。与此同时,美国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向欧洲盟友推销F-35战机,凭借产能的稳步提升和单机成本的持续降低,正逐步扩大欧洲市场份额。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个欧洲国家参与联合研制或选择购买F-35战机。
承载着欧盟防务自主梦想的下一代战斗机不仅要同已经成熟投产的美五代机F-35争夺市场,未来还将面对美英分别在研的“下一代空中优势”和“暴风”六代机项目的“降维打击”,压力之大可见一斑。而频频出现的各种内外不利因素无不销蚀着业界的信心,考验着政府的定力,让“未来空战系统”的研制工作时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021年8月,法德西三方在巴黎签署协议,正式开启下一代战斗机“1B/2 阶段”(2021~2027年)的研制工作,计划投入86亿欧元,力争于2027年实现原型机的首飞,2040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并开始服役。但研制工作推进缓慢,仅仅过去了半年又再起争端。
今年初,特拉皮耶在谈到欧洲“未来空战系统”项目时就曾向媒体表示,“我们同空客的合作仍有困难”“同德国人谈判很难”。同时他认为,空客应当承认“专业技术在法方而不在他处”,而“达索是项目的领导者”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特拉皮耶当时还承认,达索公司为可能发生的合作失败保留了“B计划”,但否认了同英国方面合作的可能。
多重因素影响合作研制
对于“未来空战系统”项目的研制工作,法国为何频频发出“B计划”威胁?
首先,法国对合作研制信心不足,担心核心技术外泄。法国航空工业技术实力雄厚,战斗机研制经验丰富,产业链完备。达索公司负责整机制造,赛峰集团专注航空发动机研发,泰雷兹集团主攻航空电子设备,欧洲导弹集团开发武器系统。
反观德国和西班牙,虽然依托空客、英德拉等公司,但短板和弱势领域不少,不具备独立生产战机的能力。法国的技术实力是其频频“叫板”的资本,同时,法国更担心在合作研制中知识产权遭到侵害,核心技术被“合理窃取”。法方频频搬出所谓“B计划”既是出于对合作研制的不信任,也是为谈判造势,寻求在研制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法国对独立研制情有独钟,希望谋取更大利益。近年来,法国独立研制的“阵风”战斗机从一款销量低迷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军贸市场上的宠儿,印度、卡塔尔、希腊、克罗地亚、阿联酋、印尼纷纷斥巨资购买。“未来空战系统”的核心项目“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研发正是基于“阵风”战斗机所用的“M88”涡扇发动机,而德国一直要求以空客公司参与制造的“台风”战机为基础进行研发,双方为此争执不断。显然,“阵风”战斗机的热销凸显了法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增加了法方在谈判中的底气和说服力,同时也让法方感到相比合作研制,“退群单干”或许更有利可图。
再次,德国和西班牙在购买F-35战机问题上的暧昧态度让法国大为光火。德西虽然都是“未来空战系统”的建设方,但两国军方历来对美制F-35战机青睐有加,曾多次在各种场合表露购买意向,2018年甚至发生德国空军参谋长因表态倾向购买F-35战机而遭政府解职的事件。
本轮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政府在安全政策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宣布设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基金,并将德国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法方对此尤为关注,达索公司总裁表示将观察德国将用这笔资金购买F-35战机还是投入“未来空战系统”研发。此番表态话音刚落,德国方面便宣布计划引进F-35战机。如果德西两国选择引进F-35战机,将对“未来空战系统”的研制构成严重挑战,法国必然不能容忍。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欧盟各成员国在安全防务领域的战略认知和能力需求存在差异,国防工业的经济技术实力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成为阻碍联盟内部防务合作和防务自主提质升级的现实因素。欧洲防务局2021年底发布的公报显示,2020年欧盟成员国合计防务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980亿欧元,同比增加5%,但成员国防务合作项目总额仅为41亿欧元,同比减少13%。在“未来空战系统”这个欧洲最大规模防务合作项目上,法、德、西三方这种貌合神离的合作状态无疑会对研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伤害欧盟防务合作大局,同时也凸显了欧盟战略自主之路的艰难与复杂。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来源:2022年6月2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