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交付老挝方面。
2021年12月3日,全长1035公里、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提出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求在更加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潜心打造中国沉稳底色,并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文/邓曲恒 刘洪愧 编辑/吴美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始终专注改革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成就斐然。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提出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求在更加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潜心打造中国沉稳底色,并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2012~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与世界第一的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4万亿元增加到114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由8.5万亿美元增加到17.7万亿美元,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77%;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稳居世界第二的位置;实际GDP增长76.9%,年均增长率6.5%,实现中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工业和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近10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加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9.4%和28%提高到15.1%和32.4%。
经济总量增长带动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大约为1.25万美元,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21年约为1.21万美元),正接近高收入国家人均GDP下限标准。人均GDP增长造就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世界第一,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上升。2012~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8%,增加到44.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增加到54.5%;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10个百分点,增加到65.4%。
与此相关的是,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经济增长的韧性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数量达到4842万户,在2012年基础上增长1.7倍,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在工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3.5%、38.7%、37.1%。这使得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巩固,全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有效增强了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2012~2021年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10298亿元增加到27864亿元,增长1.71倍;占GDP比重从1.91%上升到2.44%,研发投入总额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了世界第一;创新指数上升到全球第12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在城乡发展方面,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1年的64.7%,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2.5∶1。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综合探索努力之下,中国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2~2021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6.4%;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14.5%提高到25.5%,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从68.5%下降至56%。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21.66%提高到2020年的23.0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方面,近10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开放发展方面,2012~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24.42万亿元增加到39.1万亿元,折算成美元从3.87万亿美元增加到6.06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从10.4%提升到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服务贸易从4829亿美元增加到800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创十年新低。
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中国出口21.73万亿元,其中,包括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机电产品出口12.83万亿元,占比接近60%,而包括服装、鞋帽及箱包玩具等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仅为3.94万亿元,占18.1%。
出口的其他结构也持续优化。2021年,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一般贸易方式在出口中的占比分别比2012年提高6.2、5.9、20.1、12.7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成交额达2722.7亿美元。
此外,共享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近10年来,中国扶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中国也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近10年来,中国每年教育经费投入从2万多亿元增加到4万多亿元。2021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覆盖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
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因素。2013~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28.1%,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20年和2021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两年平均增速仍达到6.1%,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需求看,中国有14亿人口和全球最庞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2021年,中国进口17.3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51.2%,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4%。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有利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对外经济合作方面,2012~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878亿美元增加到1451.9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份额由2012年的6.3%持续提升至2020年的20.2%。202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6万亿美元,是2012年末的近5倍,占全球比重提升至6.6%,排名攀升至第三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广泛分布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总数的81.1%。中国境外企业为东道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境外中资企业向东道国缴纳税金445亿美元,雇用外方员工218.8万人。
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全球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占比已从2013年的25%提升至2021年的29.7%。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由2013年的126.3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214.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重由11.71%上升到14.78%。共建“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创造了机遇,成为维持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居安思危中坚定前行
近10年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未来的发展基础更为牢固、条件更为优越、动力更为充足。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取得的成就不能沾沾自喜,而要再接再厉,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须妥善解决。
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解决的任务还比较多、比较重。中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中国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中国东部沿海不少省份的人均GDP早已突破1万美元,但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均GDP还比较低。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8931元,差距比较大。
此外,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创新能力不够强,“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仍有短板。
居安思危,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深刻心得”。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努力在2035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也要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补足民生领域的各类短板,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邓曲恒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洪愧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2022年6月2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