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躺在奈良街头
安倍本人是死刑的坚定支持者。日本之所以到现在死刑还得以保留并执行,安倍可以说“功不可没”。
文/张光新
编辑/吴美娜
7月26日,14年前驾车故意在日本东京秋叶原的商业街横冲直撞、下车后又手持利刃胡乱砍杀,造成7人死亡、10人受伤的39岁凶手加藤智大被执行死刑。日本法务大臣古川祯久表示,签署对加藤智大执行死刑的命令经过了深思熟虑,和热度尚未散尽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事件没有任何关系。
这是日本今年第一次执行死刑,也是岸田文雄内阁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第二次执行死刑。2021年12月,日本有3名死刑犯被执行了死刑,再上一次死刑执行是在2019年12月。加上这次,日本被执行死刑的人数上升到109人。
这一死刑执行,把很多认为日本死刑“有名无实”的人拉回到了现实。也让更多人思考,持自制枪支公然在街头杀害安倍的前海上自卫队成员山上彻也,会不会被判处死刑并执行?
日本死刑适用范围小且难执行
7月8日,安倍在奈良市街头演讲时突遭山上彻也持枪射杀,山上彻也被当场抓获,并以涉嫌杀人被移送至检察院。山上彻也至少涉嫌故意杀人、非法持枪两项罪名。根据日本法律,非法持枪违反《枪刀法》,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故意杀人可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不过,日本死刑适用范围很小,且刑法明确规定“死刑的适用需要特别慎重”。而即使判了死刑,实际执行死刑也不容易。在日本,为了避免错判和错杀,死刑的审核复核手续非常繁琐,工作人员会对案件资料、记录进行充分调查,考虑犯人有无特赦,是否精神健康,女性还要看是否怀孕等,查找是否存在停止执行死刑的理由,时间周期很长。
此外,死刑难以执行,还至少存在两个原因。
一是日本法律保障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之前有请求“再审”的权利,而犯人一旦提出,案件便进入再审程序,即又一轮冗长的法律程序,犯人可借此不断拖延时间,逃避死刑的执行。这样一来,罪犯从被判处死刑到实际执行一般都会拖几年时间,甚至有的二三十年都未能执行,有的罪犯一直到老死、病死狱中都没等到死刑执行。
二是死刑执行需要法务大臣签署命令。日本法务大臣是内阁总理大臣在组阁时或改组内阁时任命的,可以随时辞职,任期并不固定。法务大臣不一定就支持死刑,有些人可能反对死刑。有的法务大臣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一纸命令让其他人失去生命,想着只要拖着直到自己任职结束,到时候死刑是否执行跟他就没关系了。
以日本战后最臭名昭著的杀人犯麻原彰晃为例。麻原彰晃是奥姆真理教的头目,是坂本堤律师灭门惨案、松本沙林毒气事件以及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主谋。在他的指使下,仅1995年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就造成了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引发日本社会极度恐慌。
麻原彰晃1995年被逮捕后,经过司法机关长达9年的漫长调查审理,2004年被东京地方法院判处死刑。麻原彰晃的辩护律师随后以他精神失常为由提出上诉。2006年,日本最高法院做出维持麻原彰晃死刑判罚的决定。12年后,即2018年,麻原彰晃和多名奥姆真理教骨干被执行死刑。
就山上判罚日本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那么,山上彻也在公开场所众目睽睽之下枪杀日本前首相的情况是否适用死刑判罚呢?这需要法官根据法律规定并参照类似案件的审判,做出标准相对统一的量刑。
在日本,刑事案件量刑基准比较模糊,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为了解决适用死刑标准统一的问题,有一个“永山基准”可供参考。“永山基准”是日本最高法院对于死刑适用做出的权威解释,即综合考虑犯罪性质、动机、手段、被杀害人数、死者家属感受、社会影响、罪犯年龄、有无前科以及犯罪后有无反省和赔偿情节等来决定是否适用死刑。
结合这一审判标准看,在司法实践中,日本法院判处死刑的案件很少,一般情况下,如果被杀害者只有一人,凶手一般不会被判处死刑;只有“罪大恶极”(一般是造成2人以上死亡、存在分尸等性质恶劣的犯罪情节)的罪犯才会被判处死刑。
因此,山上彻也的律师准备为他进行无罪辩护。
无罪辩护的理由有二:一是山上彻也在审讯过程中说话颠三倒四,不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如果他经过鉴定确实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那死刑是决计不可能的了,量刑也会从轻。二是因为导致安倍身亡的直接原因是失血过多而非枪击。安倍中枪之后,身边保镖采取了错误的救治措施即胸腔按压,这加速了失血。如果当时安倍获得了科学的救助并被及时送到医院,不一定会不治身亡。
据日媒报道,日本检方于7月25日开始对山上彻也进行精神病鉴定,以判定其是否有能力承担刑事责任,时间为4个月。经过鉴定,山上彻也如果确定为限制行为能力就会被减轻处罚,无行为能力则免于处罚。
在量刑问题上,日本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判例的参照作用。可以回顾一下2007年民主党议员、长崎市市长伊藤一长遭枪击身亡的事件。当时,59岁的黑帮组织成员城尾哲弥持枪射杀了刚刚参加完竞选活动返回办公室的伊藤一长,随后被当场逮捕。时任首相安倍闻此震怒,称“城尾哲弥在选举期间行凶是对民主制度的挑战,决不允许”。2008年,城尾哲弥被判处死刑。城尾哲弥不服并上诉。二审福冈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城尾哲弥的死刑判决并改判无期徒刑。结果城尾哲弥和检察院均不服二审法院判决,上诉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终审坚持了无期徒刑的判罚。
如今围绕山上彻也应该接受何种惩处以及是否适用死刑,日本舆论呈现两极分化。目前日本互联网上已出现支持为山上彻也“减刑”的签名活动,理由是“山上彻也生长环境非常艰苦,物质和精神都备受折磨”,以及“对前首相安倍晋三政治生涯的评价毁誉参半”等,截至7月28日签名人数已经达到1200人。
反对和争议也随之而来:“山上彻也尚未被起诉,现在根本谈不上减刑”;“减刑不一定有好处,犯罪者只有通过认真服刑赎罪才能重新做人”;“因例外论而减刑会扭曲日本的司法独立”;“因为平日生活不如意就可以肆意杀人并获得同情与理解,将彻底颠覆日本的法律和秩序”;“在还没有被起诉和公开审判的情况下,与其要求减刑,不如要求严正地将真相公布于众、公平地适用法律”;等等。
象征性死刑制度引多重审视
日本国内一直存在废止死刑的声音。但日本死刑之所以没有被废除,正如现任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木原诚二所言,“目前,日本废除死刑并不妥当。考虑到对犯罪的警示作用,大部分国民认为性质极度恶劣的犯罪必须适用死刑”。
但是,为了避免错杀以及彰显日本社会发展的“文明”,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废除死刑,但慎重使用”的做法,即死刑可以少用甚至不用,但不能没有。所以,死刑不作为常规性刑罚,只作为“象征性刑罚”来使用。死刑的适用情况很少,久而久之便带有了一种象征性,甚至给人以“名存实亡”的感觉。
总体看,日本死刑的慎重使用原则体现在了立法、司法和执法各个层面,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安倍本人是死刑的坚定支持者。日本之所以到现在死刑还得以保留并执行,安倍可以说“功不可没”。如今,安倍自己遇袭身亡,凶手是否最终会被判处死刑并执行呢?结合目前日本的司法实践及此前长崎市市长被枪杀案件的判例等来看,山上彻也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特聘副教授)
来源:2022年8月1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