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戏节:试验与试错
《狗的荒原》剧照
青戏节如同一个试验场,让青年戏剧人将各自想法付诸实践,北京成熟、包容、挑剔的观众不吝给出各种赞美及批评之词,这让一部戏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具有意义,因此青戏节也是一个试错场。
文/《环球》杂志记者 刘娟娟
编辑/吴美娜
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一场名为《狗的荒原》的荒诞剧演出结束后,一群身穿校服的孩子从座位上起身呼啦啦往外走,边走边大声交流各自对剧情的理解,如下课铃声响后一般热闹。《环球》杂志记者第一次在剧场里见到这阵仗。
更加魔幻的还在后面,记者打开手机,发现刚刚加入的观众群竟然是一个“作业群”。原来,这群孩子是北京某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带他们来看戏,并布置了作业——观后感。于是,群里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学生们构思着自己的写作方向,成年观众给他们出着五花八门的主意,老师感谢陌生人对孩子们的帮助,导演陈老巨看着这一切不吱声……
《狗的荒原》是2022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以下简称青戏节)的演出剧目,这部荒诞剧由三部分组成:一场医学讲座,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脑外科手术,可以将人类“进化”为狗,以渡过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灾难;一个电台节目,采访了一个盲人孕妇,在十年内没有新生儿出生的世界里,她是第一个怀孕的女人;一则广播播报,是人类为了解决千禧年难题发明出的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人工智能,通过收音机向全人类道别。
《狗的荒原》导演陈老巨曾于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研究核工程技术,后在美国纽约莎拉·劳伦斯学院取得戏剧方向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目前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人工智能(AI)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生成叙事技术、AI辅助场景生成等。《狗的荒原》是陈老巨将正在探究的推想文学文本和科技辅助剧场形式结合的一次尝试。
演出3天后,老师自豪地在群里将学生们的部分作业贴出。“她说自己是盲人,却能看到远去的大巴车与医院走廊里那二三十人,证明她在用某种心理暗示改变自己的思想。”学生们类似这样的思考惊艳了一众群友。
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走进剧场看戏,初体验就遇到这样一部极具实验性的作品,可能有的孩子从此爱上戏剧,也可能有的孩子从此远离戏剧。这无关对错与好坏,因为更加年轻观众的参与本身,就让青戏节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自2008年创办以来,以培养青年戏剧创作人才、推出优秀青年戏剧作品为宗旨,以“推动中国戏剧繁荣发展,促进国际青年戏剧文化交流”为目标的青戏节,见证了中国戏剧一代创作者的成长。从青戏节舞台上走出的不少导演,已成为中国当下戏剧创作的主力军。他们持续推出代表中国戏剧前沿视野的作品,引领后来者不断激起当代戏剧思维新浪潮。
15年来,青戏节已推出世界各地青年戏剧人的作品约500部,除了中国本土青年戏剧人,创作者还来自英、法、德、意、俄、美、日等国家;同时,中国优秀戏剧作品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舞台,有数十部作品在世界各大国际戏剧节参加展演。青戏节已成为中国戏剧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桥梁。
今年的青戏节从9月跨越至11月,14位青年导演用各自作品充分展示艺术才华,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洞见,在秋冬季节的一个又一个周末,点亮一束又一束温暖的小烛火。
李凝导演的肢体剧场、材料剧场作品《宽恕尾椎》由“尾椎”这一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身体特征生发,通过其衍生出的符号与意向系统进行着审视;戴露导演的《奻》汇集了她对于女性气质与身份的一种个人化的担忧,是一次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理解;留俄导演李瑜和赵婕宇让作品《醉夜游神》的故事发生在混沌之夜、一群酩酊大醉的人之间,夹杂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洪天贻导演的《花园》奉献了一个荒诞而可爱的童话——被困在房间里的人“遇见”了一条白皮粉毛鳄鱼、一位沙漠皇后,还有种种奇幻风景;继去年青戏节《她见过天堂最美丽的样子》后,白尚武新作《所以眼泪总在破晓前毫无征兆地掉落》再度聚焦女性题材、演绎古希腊悲剧,故事灵感来自于欧里庇得斯《特洛伊妇女》等古希腊悲剧,表现形式为白尚武钟爱的德式戏剧……
青戏节如同一个试验场,让青年戏剧人将各自想法付诸实践,北京成熟、包容、挑剔的观众不吝给出各种赞美及批评之词,这让一部戏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具有意义,因此青戏节也是一个试错场。
接下来,陈老巨将带着《狗的荒原》、洪天贻将带着新作《幸运观众》作为特邀剧目参加乌镇戏剧节,而白尚武在构思他的第三部古希腊悲剧作品——讲述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格涅亚的故事,名字暂定为《圣鹿之死》。他们都在从青戏节走向更大的舞台。
来源:2022年11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