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儿童“数字人生”正反面

2023-06-23 06:53:41 来源: 《环球》杂志

 

2021年6月16日,学生们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等待接种新冠疫苗

  “突然而明确地惩罚或移除儿童或青少年的手机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因此造成其他负面影响。”

文/《环球》杂志记者 赵焱(发自里约热内卢)

编辑/吴美娜

  2022年3月,巴西东北部帕拉伊巴州一名13岁的孩子因家长不让他过度使用手机,枪杀了自己的母亲和7岁的弟弟,父亲也身受重伤,该事件在巴西全国引发讨论。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事件,但也折射出一个普遍关注点——儿童和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问题应该得到更好的处理。

  生活于数字时代的孩子们,往往从小就进入了一个较之非数字时代更为色彩缤纷的世界。但美好的另一面可能是残酷,天使和魔鬼有时共用一张脸。巴西是社交网络上视频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大部分内容与儿童有关,网红儿童亦层出不穷。数字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童年呢?

从襁褓开启的“数字人生”

  巴西塞阿拉州联邦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可能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伤害。科学家们对3155名塞阿拉州的儿童从出生到5岁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发现,69%的被调查对象存在接触屏幕时间过长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长大一些后过度接触电子屏幕还会扰乱青少年的大脑活动。由于青少年大脑不够成熟,面对一些情境更加难以控制冲动或保持注意力,以至于会做出相关错误决定。

  巴西儿科学会数字健康工作组协调人、巴西儿科医生网络成员伊芙琳·爱森斯坦博士表示,近年来因过度使用互联网产生的问题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大量使用社交媒体网络和参与网络游戏。

  虽然大部分互联网平台都要求上网者年龄为13岁以上,一些平台甚至要求18岁以上,但据巴西线上儿童调查平台统计,在巴西,89%的9岁至17岁人口都会使用线上平台,即有约2430万儿童和青少年,这些孩子中95%的使用手机作为访问网站和应用程序的主要设备。

  让专家们担心的是:43%的巴西年轻人表示自己已经在网上经历过歧视事件,其中女孩受有害内容的影响非常大,如31%的女孩表示受到过攻击性对待,27%的女孩表示遭受过网络暴力。

  同时,1/4的巴西儿童和青少年认为他们上网时间很长,自己无法控制在屏幕前的时间。

  儿童过度使用数字产品也与其父母有关。在巴西的购物中心、餐厅和其他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父母在婴儿面前放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以减少孩子打扰父母和朋友谈话。也就是说,过度依赖数字产品这一问题,从很多人的婴儿期就已经开始了。

  有儿科医生指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运动机能缺失,造成超重和肥胖,同时,有些孩子为了减肥和塑形,又会增加患饮食失调的风险。此外,从小看电子屏幕、使用耳机,会因为缺乏在开放空间的体验而导致视力问题增加,或者高频率发生听力障碍问题。

虚拟空间的“数字生活”

  当然,儿童使用社交平台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通过社交网络他们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加强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与同龄人建立和保持友谊等,继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可以为个人建立情感纽带提供机会,展示他们想表达的内容,并通过横向认同与同龄人见面。”心理分析博士卡罗尔·洛佩斯表示,“对于一些弱势群体而言,比如黑人青少年,他们在一起时感到受保护,有权为那些不能再沉默、需要他们发声的问题发声。”

  来自巴西东北部城市萨尔瓦多的阿德里尔·奥利维拉今年13岁,在网上的昵称是德利(Dri),他从9岁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并且创办了自己的账号“德利的书”,具体分享内容包括书的内容梗概以及自己的感想。“在网上最棒的就是看到人们对书籍的喜爱,以及他们对我这样一个孩子的喜爱。”德利说。

  德利目前有超过75万粉丝,每天他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粉丝交流,他认为阅读可以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要问他总共读过多少本书,他肯定会说数不清,因为他目前的阅读并没有具体的指向性,只是看到手边有书就去读,没有特别的喜好,碰到有意思的就放在网上分享。

  目前,作为“网红”的德利,觉得激励他继续阅读的主要动力就是他的粉丝们,为了更好维护自己的账号,他也开始为自己阅读的内容做计划,“我的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人读书,我自己也永远不会停止阅读。”

  除了上网,日常生活中德利也和其他很多孩子一样打游戏、看电视。他喜欢自然科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有教养的玛利亚娜”,是巴西妈妈瓦尼娅·桑塔纳创办的网络账号,她会在此分享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儿玛利亚娜每天的生活。“这是一个揭开唐氏综合征和其他疾病神秘面纱的机会,我希望能够向其他家庭展示这些孩子也是幸福的。”瓦尼娅说,“我将自己拍摄的玛利亚娜的日常生活视频在朋友和家人间分享,让他们知道我的女儿患有唐氏综合征并不是禁忌话题,他们也不必将玛利亚娜特殊对待。”

  2018年,瓦尼娅将玛利亚娜的一个视频分享在某社交网络平台上。第一天浏览量就达到10万。“很多人希望我发更多的视频上来,于是账号就一直运营下来了。”

  在新冠疫情初期,7岁多的玛利亚娜作为残障人士属于高危人群,此时瓦尼娅的一位朋友正在做一个号召人们暂时居家的宣传片,得知玛利亚娜很喜欢让妈妈拍视频,同时她也因为1年多的账号运营经历变得很愿意与人交流,就直接找到了她们。宣传片最终得以发布,玛利亚娜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号召人们居家隔离这件事上添了一份力。

  “疫情期间非常艰难,玛利亚娜的生活不再那么繁忙,上课、语言治疗、理疗、与朋友玩游戏等似乎都瞬间中止了,她的日常活动局限于四壁间。不过,我们母女之间的距离因此更近了,同时我们也利用网络来与朋友们交流,克服因疫情阻隔而带来的一些困难。”瓦尼娅说。

  现在,玛利亚娜快11岁了,账号“有教养的玛利亚娜”的粉丝数量达到了150万。

对使用数字设备加强监督引导

  在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生存,也需要警惕犯罪分子为非作歹。随着教育体系数字化的普及,很多中小学作业都需要通过网络完成,这让孩子们有了更多上网的机会,客观上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可乘之机。

  巴西安全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巴西共登记了13.3732万起虚拟犯罪投诉,涉及的主要犯罪行为是传播儿童色情制品。该机构称,在过去14年中,79万个电子邮件地址因在互联网上投放不当内容而遭到410多万起匿名投诉。此外还有通过网络对儿童进行勒索、引诱儿童参与犯罪活动等。为此,巴西政府自2021年起设立了投诉网络犯罪的官方网站和热线电话,帮助求助者寻求司法机构解决。

  “当我们谈论智能手机或其他数字产品时,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坏的,它们带来了好的东西,是当今年轻人体验的一部分。但问题在于过度使用和缺乏足够的控制。”南里奥格兰德州大脑研究所的心理学家蒂亚戈·维奥拉说。

  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维奥拉建议:“第一件事是设限。儿童和青少年需要知道,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是有限度的。”

  与维奥拉一起工作的专家组成员告诫,两岁以下的儿童不要使用电子屏幕;在成年人监督下,3岁到6岁的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以每天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6岁到10岁的儿童,在责任人监督下,时间可以略微增加,最好将其在线活动与其他休闲、游戏,以及家人和朋友之间线下的活动结合起来。

  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真的过度使用网络?伊芙琳·爱森斯坦认为:“首先要观察这种做法是否给个人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昼夜作息紊乱、不好好吃饭、缺乏既定的日常生活节奏等,就应该进行干预。”

  她同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干预措施应该是让孩子们逐渐断网。突然而明确地惩罚或移除儿童或青少年的手机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因此造成其他负面影响。”

来源:2023年6月1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