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吃都香的鸡蛋
用鸡蛋做菜肴就像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每一道看上去都大差不差,却都内有乾坤、与众不同。很难说还有第二种食材能有这样的效果。
文/宿亮
编辑/马琼
年初,不少国家和地区闹“鸡蛋荒”。因为禽流感以及饲料涨价,美欧等地鸡蛋价涨了5到7成。在日本,鸡蛋常年被称为“物价优等生”,但价格翻倍后这样的称号也保不住了;在美国,美国农业部5月发布“安民告示”,欣喜地表示,随着供应增加,鸡蛋价格终于打下来了!
中国倒不必发愁“鸡蛋荒”,毕竟每年能生产3000万吨左右鸡蛋,是美国(670万吨)、印度(570万吨)等产量较高国家的约5倍。鸡蛋供应出问题可不是小事,毕竟它是我们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价廉物美的蛋白质。如果没有鸡蛋,谁能精确算出来多少菜肴会立刻从菜单上消失?
在国外旅行,想要吃一顿像样的早餐又不知道点什么,可以闭着眼选“班尼迪克蛋”。两个溏心的水波蛋被培根和英式松饼托着,再浇上蛋黄和奶油搅打出的荷兰酱,一刀切下去,蛋液和蛋酱肆意流淌,“原汤化原食”,爆表的热量能供给一天的精气神。
或者,也可以选煎鸡蛋。在打碎的鸡蛋中加入火腿、培根和蔬菜碎,下热铁锅用油一煎,就是一道佐咖啡的绝佳早餐了。当然,我更喜欢加点碎奶酪,最好是裹在鸡蛋里面,切下去就会爆浆的那种。
用鸡蛋做菜肴就像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每一道看上去都大差不差,却都内有乾坤、与众不同。很难说还有第二种食材能有这样的效果。
在国内,也有一道家喻户晓的鸡蛋菜肴,就是西红柿炒鸡蛋。做这道菜,各家有各家的秘方。上中学时,我曾为到底先放西红柿还是先放蛋跟同学争吵,后来在实践中发现,好吃的秘诀是下锅炒西红柿时掺番茄酱,让酱汁和鸡蛋更浓稠地混在一起。
美食家汪曾祺恐怕不太会同意这种做法。他在《昆明菜》里这样表扬云南的西红柿炒鸡蛋:“番茄炒至断生,仍有清香,不疲软,鸡蛋成大块,不发死。番茄与鸡蛋相杂,颜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得‘一塌胡涂’。”
读到这里,我对汪老口味持保留意见的同时,对昆明当年就有西红柿炒鸡蛋这件事有点惊讶。汪曾祺1939年去西南联大读书,这样算,这道菜也快成“百年佳肴”了。
据说,20世纪初时,守旧士大夫还因为西红柿是“洋菜”不齿于吃,导致供大于求,普通百姓就拿来丰富餐桌。农学家邢锡永1935年在一篇文章中就写道:“油烙番茄片,去皮切片,用油烙加鸡卵食之。”原来,还是鸡蛋驯服了西红柿这种外来蔬菜。
或许正因为这样,汪曾祺在昆明才吃上了让他满意的西红柿炒鸡蛋。在那个战争年代,昆明是反法西斯的中国战场乃至太平洋战场的大后方。数据统计显示,1942年到1945年,为了保障几万盟军驻扎,云南光鸡蛋一项,供给量就达到了8760万枚。
到了我成长的上世纪80年代,鸡蛋是小朋友营养的重要来源。因为生得瘦弱,父母让我每天吃两个煮鸡蛋。吃腻了,我就把鸡蛋扔在沙发底下、床底下,甚至楼下邻居的小院子里。这种肆无忌惮的浪费行为被发现后,自然结结实实挨了顿胖揍。
后来,父母可能也是看出我对煮鸡蛋有意见,在忙碌的早晨开发了鸡蛋蘸酱油香油的吃法。前段时间,聊起小时候吃鸡蛋的往事,妈妈取了块腐乳,放在芝麻酱里搅碎,让我蘸煮鸡蛋吃。蘸足了酱的鸡蛋,塞进嘴里,也分不清鸡蛋是主角,还是酱是主角,只剩一种感觉:鸡蛋,怎么吃都香!
来源:2023年8月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