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掀起风波,国产汽水迎来机会?
这是生产流水线上的玻璃瓶装北冰洋汽水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部分含有阿斯巴甜产品的销售或将受到影响,国产汽水有望从中受益。
文/崔赫翾
编辑/张海鑫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2B类致癌物)之列。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在评估报告中重申,评估数据表明,并无充足理由改变此前确定的每日每公斤体重40毫克以内的阿斯巴甜允许摄入量标准,一个人每天的阿斯巴甜消费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
虽然如此,但有从业人士认为,随着阿斯巴甜被列为2B类致癌物,作为使用阿斯巴甜的“大户”,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部分含有阿斯巴甜产品的销售或将受到影响,国产汽水有望从中受益。
早就有质疑声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被食品工业视为代替蔗糖的甜味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阿斯巴甜广泛应用于无糖饮料、口香糖、酸奶等各种食品和饮料产品中。迄今,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使用已在全球近100个国家获得许可,但围绕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数十年来争议不断。
2006年,欧洲拉马奇尼基金会指出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引发多种癌症;2012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称,每天摄入含阿斯巴甜无糖汽水的人会增加白血病风险、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水平;2013年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发表声明表示,动物实验发现阿斯巴甜可能导致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症,它不应出现在食品供应体系中。
此次“阿斯巴甜风波”,也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部分产品推上风口浪尖。对此,在最近的业绩会议上,可口可乐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约翰·墨菲表示,公司“不会因此改变产品配方”。百事可乐公司首席财务官休·约翰斯顿表示,百事不打算改变其产品组合。“此外我们还使用了很多不同的甜味剂,更换甜味剂对我们来说相对容易。”
国产汽水归来?
此前,国内碳酸饮料市场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牢牢占据,“阿斯巴甜风波”则让国产汽水重新进入了消费者视野。
碳酸饮料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产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汽水陆续发展出了“汽水八大厂”,分别是天津山海关汽水厂、沈阳八王寺汽水厂、武汉饮料二厂、北京北冰洋食品厂、广州亚洲汽水厂、崂山汽水公司、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和上海正广和汽水厂。国内不仅有八大汽水品牌风生水起,每个稍稍有经济实力的地区乃至县级市,几乎都有一家或几家汽水工厂。
上世纪90年代,在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国际饮料巨头的收购、并购下,包括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滨江、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等本土饮料厂集体迎来“至暗时刻”——巨头们在完成合资后将大量资源用于生产自有品牌产品,同时极力压缩国产品牌的生产线和销售渠道。从这时起,国产汽水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两乐”雄踞中国汽水市场二十年之久。
直到2007年北冰洋“赎身成功”。虽然付出了“4年以内不得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的代价,但“北冰洋”这个品牌,还是从百事可乐回到了国人手中。2008年,天府可乐也向百事可乐追讨品牌,2年后终于取得配方所有权。紧接着,八王寺、崂山、山海关、亚洲汽水的商标和配方也陆续被收回。
一名男孩饮用从店铺购买的“山海关”汽水
据美团6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山海关、八王寺、二厂汽水、北冰洋、亚洲汽水、崂山汽水、天府可乐、正广和等国产八大汽水的即时零售销量同比增长35.6%。其中,亚洲汽水增长59.4%,北冰洋增长37.3%,崂山汽水增长47.3%。6月以来该平台上的“国产八大饮料”外卖订单同比增长29%。
从市场体量和营收看,在“两乐”面前,国产汽水无论是新势力还是老品牌都体量尚轻,但或将迎来赶超的一次良机。
要翻盘,还需努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阿斯巴甜风波”对于国产饮料只是个机会,若想翻盘还需多方发力。因为汽水作为快消品,高频次消费的属性决定了价格才是最为敏感的衡量标尺。
在价格方面,“两乐”有明显优势。以可口可乐为例,根据国盛证券研报,可口可乐自1990年以来产品售价未出现过明显上涨,1990年到2019年,其产品单价的复合增速仅为0.42%。不仅是在中国,在美国从1967年到2009年的40余年间,美国的碳酸饮料价格上涨69%,而所有消费品上涨114%,但扣除通胀后可口可乐价格反而下降了21%。低价背后,是可口可乐对供应链环节达到极致的成本控制。
此外,“两乐”品牌在中国已经占据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并不需要以降价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而国产汽水品牌初入市场,不可能将产量与销量提升到与“两乐”相当的水平,它们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渠道建设方面所耗费的成本都过大,势必导致每一罐饮品的成本支出都远远高于两大厂,为了保证利润定价自然不占优势。
受限于产量、供应链等现实问题,突破地域限制不失为国产汽水发力的重点方向。
上世纪80年代,产能不足、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了“一地一汽水”的场景。而且从产品口味来说,各地的国产汽水更符合本地消费者的饮食喜好。比如天府可乐主打草本无糖口味,搭配重辣重油的重庆火锅,清凉下火解油腻;宏宝莱最具特色的荔枝汽水,起源是东北人民对荔枝的偏爱。
销售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区域偏好。比如冰峰饮料源于陕西,目前销量区域集中度仍然非常高。根据冰峰饮料的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上半年,陕西地区对冰峰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分别为87.44%、81.73%、80.23%和77.79%。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偏安一隅会限制一个品牌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地域上的“出圈”,对国产汽水来说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其次,想要“出圈”,还要寻求差异化路径。
以大窑汽水为例,从渠道上,大窑规避了众多碳酸饮料选择的零售场景,选择抢占烧烤摊、大排档、小吃店、串串香等中低档餐饮市场;从价格看,当同行还在“卷”听装、330毫升时,大窑以其520毫升大玻璃瓶装汽水塑造了自身产品的差异化形象,定价5元尤其戳中了价格敏感消费人群的心;在成本控制方面,大窑在全国各地布点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所需的成本……
最后,国产汽水翻盘还需借力资本市场。目前这些与新生代消费者存在“断层”的地方饮料品牌,大部分在搞回忆杀、打感情牌。然而要走出新的发展方向,品牌也要被重新定位。而这考验的不仅是营销能力,更是资金能力。
(作者单位:瞭望智库)
来源:2023年8月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