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怎么了

2023-08-30 06:50:42 来源: 《环球》杂志

2021年7月26日,在黎巴嫩总统府巴卜达宫,纳吉布·米卡提被任命为黎巴嫩新总理后发表讲话

  2024年以后黎巴嫩的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实施改革和债务重组、能否选出新总统和组建政府。

文/《环球》杂志记者 刘宗亚(发自贝鲁特)

编辑/吴美娜

  7月31日上午,贝鲁特市中心区,《环球》杂志记者正在新闻部大楼二层等待拜会一位官员,突然听到附近鼓号齐鸣。起身从窗口向外看,发现奏乐声来自隔街相望的黎巴嫩中央银行,银行员工正在欢送任期届满卸任的行长里亚德·萨拉马。

  确认萨拉马将卸任后,黎巴嫩政坛各派别却迟迟无法就央行行长继任人选达成一致,这也反映出黎巴嫩政府无法正常运作的困境。黎巴嫩看守内阁行使职能一年有余,该国总统职位也已空缺9个月。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赢得“中东瑞士”美称,成为当时中东的文化和商业中心,首都贝鲁特被誉为“中东小巴黎”。然而自2019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4年过去了,这个“商人共和国”仍未走出经济困境。黎巴嫩怎么了?该国如何能走上国家正常发展之路?

老行长卸任前后

  73岁的萨拉马担任黎巴嫩央行行长长达30年,是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任职时间跨越四任总统。黎巴嫩能够保持金融稳定20多年,萨拉马功不可没,他本人也曾因此赢得国内外一片赞誉,被称为“金融奇才”“金融魔术师”,1996年还被评为“阿拉伯最佳央行行长”。

  然而,4年前黎巴嫩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来,萨拉马被指控对危机负有重大责任。1993年萨拉马被任命为央行行长后,他的主要做法是稳定货币,以高利率吸引外国投资。他坚称,这样可以充实国库,为内战结束后的国家重建提供资金,也可为银行和个人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有报道指出,从国外流入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和弥补预算赤字,其结果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停滞,黎巴嫩严重依赖外部援助,不得不向外寻求更多支持。

  卸任后的萨拉马依旧麻烦缠身。8月14日,黎巴嫩中央银行特别调查委员会宣布冻结萨拉马及其亲属和助手在本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银行账户,同时对其银行账户解除保密。

  在他卸任前,黎巴嫩国内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就指控他挪用公款、洗钱和逃税等,法国和德国甚至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将其逮捕。他卸任后没几天,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就以金融腐败罪名宣布对萨拉马及其合作伙伴进行经济制裁。

  萨拉马对这些指控和罪名一概否认,辩称他的个人财富来自先前担任美林银行高管、继承家产和投资所得,称自己是被黎巴嫩政治阶层抛弃的“替罪羊”。

  此间专家撰文认为,过去黎巴嫩之所以繁荣,除了自由开放的政策,私营部门主导经济也是关键,该国创业和商业精神强烈,政府开支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5%,对经济也极少干预,主要发挥监管职能。然而在经济危机爆发前一年,即2018年,黎巴嫩政府支出已升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 (接近180亿美元),与沙特阿拉伯的35%相差不多,但沙特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足以应对公共部门开支,这是黎巴嫩不能比的。

  黎巴嫩的公共部门近年来不断扩大,危机爆发前雇员多达25万多人(包括军队和安全部队),接近全部劳动力人口的四分之一,工资开销占到政府预算的35%。入职公共部门成为人们的热门选择,导致公共部门不断膨胀,政府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借钱来支付这些账单。有分析认为,这种状况显然不可持续,经济崩溃在所难免。

  萨拉马卸任后,新行长人选备受关注。按惯例,央行行长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出任,部长会议任命。而4名副行长则分别由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德鲁兹人和亚美尼亚天主教徒担任。7月27日,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召开部长会议,准备讨论新行长人选,但出席会议的部长未达到法定人数,无法任命新行长。

  按照法律规定,新行长产生前由第一副行长代理行长职务;如果第一副行长辞职,由第二副行长出任,以此类推。如果四位副行长全部辞职,他们必须以“看守副行长”的身份继续工作,直到新行长到任,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尽管各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新行长人选没能达成共识,但并不希望央行停摆失控。经过米卡提劝说和议员们施加压力,现任四位副行长同意留任,由第一副行长瓦西姆·曼苏里暂时代理行长,从8月1日起领导央行。

总统空缺背后

  其实,当前人们更关心的是总统选举。在黎巴嫩独立建国后的百年历史上,总统长时间缺位的现象已多次发生。去年 10 月31日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任期届满卸任后,该国再次出现总统空缺。去年9月29日至今,黎巴嫩国民议会已进行12次投票,仍未选出总统。“选举制度失灵”,成为有关讨论的一个关键词。

  黎巴嫩实行教派分权制度,总统、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分别由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政府各部门也都按照教派分享权力和职位。

这是8月3日拍摄的黎巴嫩贝鲁特港

  按照宪法规定,黎巴嫩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黎议会共有128名议员,第一轮投票,候选人需要获得至少三分之二的选票,即86名议员支持,才能当选总统。如果没有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则进行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候选人只需获得 65 票即可当选,但有一个前提,即需要至少三分之二的议员(即 86 名议员)出席才能进行投票。因此,某些党派如果预感他们支持的候选人可能在第二轮投票中落败,就会决定不让其议员出席第二轮投票,从而导致第二轮投票因达不到法定出席人数无法进行投票。

  黎巴嫩议会党派林立,去年5月的议会选举后党派席位更加分散,由于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或联盟占据多数,很多次投票没有结果。

  从构成看,黎议会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派——支持真主党的和反对真主党的。议会中与真主党结盟的政党,除了议长纳比·贝里领导的什叶派政党“阿迈勒运动”,还有另外两个基督教马龙派政党——卸任总统奥恩的女婿吉卜兰·巴西勒领导的“自由爱国运动”和苏莱曼·弗朗吉亚领导的“马拉达运动”。弗朗吉亚是真主党和“阿迈勒运动”属意的总统候选人,然而却遭到“自由爱国运动”的强烈反对。

  反对真主党的基督教马龙派政党包括“黎巴嫩力量”、长枪党和议员改革派等,他们拒绝与真主党对话,誓言打破真主党对政府的“绑架”,坚决不妥协,而他们中意的总统候选人,真主党阵营同样坚决反对。在此情况下,如果各党派坚持己见,都不妥协,总统选举的政治僵局很难打破,估计黎巴嫩总统今年难以产生。

  另外,在奥恩卸任总统前,看守兼候任总理米卡提的组阁方案未获总统批准,奥恩卸任后,米卡提的“候任总理”头衔自动消失,仅剩下“看守总理”头衔,而看守政府权力缩小,不能出台重要政策或做出重大决策,比如大爆炸后的贝鲁特港口重建无法启动。

  去年4月7日,黎巴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初步协议,该机构将在46个月内向黎巴嫩提供约30亿美元救助资金,帮助它摆脱经济和金融危机,前提是黎巴嫩要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消除腐败,进行必要的改革。然而去年5月黎巴嫩选出新一届议会后,米卡提政府自动成为看守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无法继续进行,初步协议无法推进实施,黎巴嫩也无法获得大规模救助。

政治角力影响经济走势

  去年,黎巴嫩国内通胀率飙升,本国货币急剧贬值,公共债务不可持续,政治僵局阻碍改革,外部俄乌冲突升级冲击粮食安全……许多行业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出现萎缩,但也有一些行业出现复苏。米卡提称,黎巴嫩经济2022年实现了 2% 的增长。

  今年3月14日,黎巴嫩镑兑美元在平行市场(又称黑市)汇率首次跌破100000比1大关,即1美元可兑换10万多黎镑。本币不断暴跌,是黎巴嫩陷于经济困境难以自拔的一个重要迹象。

  黎巴嫩自1997年起实行黎镑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官方汇率一直保持在约1500比1。然而2019年9月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黎巴嫩出现多种汇率并存的情况,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不断贬值。今年2月1日起,官方固定汇率调整为15000比1,当日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却跌破60000比1。实际上,官方汇率实际作用不大,鲜少被人使用。上半年,黎镑下跌加速,近几个月黎镑对美元黑市汇率则相对稳定,在90000比1上下浮动。

  6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称,尽管有迹象表明黎巴嫩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走向稳定,但这个深受危机困扰国家的经济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报告说,2019年黎巴嫩爆发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其经济萎缩了约 40%,本币黎镑贬值98%,通货膨胀率达到三位数,央行的外汇储备减少了三分之二。

  报告指出,黎经济2022年出现一些企稳迹象,主要得益于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解除、旅游业反弹等。但黎巴嫩形势高度不确定性、银行业限制加上电力昂贵且供应非常有限等,将继续妨碍经济复苏。

  8月初,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对于黎巴嫩长期和短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维持不变,也就是自2020年3月哈桑·迪亚卜政府宣布拖欠偿付到期欧洲债券以来一直评为“RD”(即有限违约或部分违约),是“完全破产”前的一个等级。惠誉还将黎巴嫩长期本币(LTLC)发行人违约评级从“CC”下调至“RD”,将短期本币(STLC)发行人违约评级从“C”下调至“RD”。

  鉴于黎巴嫩的政治现状,惠誉估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黎巴嫩进行的改革和债务重组都不会取得重大进展。2024年以后黎巴嫩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实施改革和债务重组、能否选出新总统和组建政府。

  世界银行5月16日发布的《黎巴嫩经济监测报告》称,在危机常态化的表象背后,黎巴嫩经济仍处于下滑之中,距离稳定之路还很遥远。它预测,2023年,黎巴嫩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再萎缩0.5%。

来源:2023年8月2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7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