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米价走高影响几何
7月21日,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农民在稻田里劳作
从长期来看,价格的提升会诱使其他水稻生产大国如缅甸、巴基斯坦等增加出口供应。经过多阶段的调整后,全球大米供应量和价格预计会逐渐走向新的平衡。因此,近期的价格上涨并不会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文/洪宇 刘合光
编辑/胡艳芬
由于多国接连发布禁止大米出口的指令,近来全球大米价格涨幅显著。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总出口量约占全球的40%,印度对大米出口发布禁令对全球米价影响较大。
去年9月,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导致印度用于家畜饲料的碎米出口量增至2019年的43倍以上,政府迫不得已颁布出口禁令。之后,暴雨侵袭导致世界一些地区大米收成不佳,因此印度政府在今年7月宣布,将禁止除部分高级品种之外的大米出口。
8月25日,印度财政部又发布通告,宣布即日起对蒸谷米(又称半熟米)征收20%出口关税。这意味着印度已经禁止占出口80%的所有非印度香米品种的大米出口。
9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指出,8月份全球大米价格环比上涨9.8%,为15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切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对全球影响总体可控
全球大米产销呈现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点。其中出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缅甸,以及欧美的意大利和美国;进口大米的国家众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大米供需的区域性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粮食贸易促进了全球大米供需平衡,但当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全球粮食贸易秩序造成了一定干扰。
总体来说,水稻价格的持续上涨对全球的影响还是比较乐观的。从过去的10年看,2012~2021年全球大米总产出和总消费年均保持在5亿吨左右,而且这10年中没有太大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全球大米的供需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大的缺口。
大米的主要消费国和产出国都集中在亚洲地区,而该地区的大米供需基本平衡或者供略大于求。近期,禁止大米出口的国家中,阿联酋和俄罗斯的大米出口量和出口价值均占全球的1%以下,几乎可以忽略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印度对大米出口的限制近期对国际市场确有一定影响。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额约为11.8亿美元,占全球大米出口额的36.8%。从短期看,印度大米价格的上升会造成越南、泰国大米出口价格飙升,促使进口大国寻求新的大米进口渠道和进口替代品种。
但从长期看,价格的提升会诱使其他水稻生产大国如缅甸、巴基斯坦等增加出口供应。经过多阶段的调整后,全球大米供应量和价格预计会逐渐走向新的平衡。因此,近期的价格上涨并不会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对中国影响不大
整体判断,国际水稻价格上涨不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大米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主食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水稻产量常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约占全球产量的28%(2021年全球产量约为7.55亿吨)。此外,多年以来我国长期坚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和“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大米库存充足,供给大于需求。本国生产的水稻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能部分出口到国际市场。
尽管我国大米的进口量居全球第一,但实际进口占比相对较小。如2021年,我国水稻的进口量(496万吨)只占消费量(1.56亿吨)的3.2%。因此,进口价格上涨对国内大米市场整体影响较小。
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总共进口水稻超过505万吨,总价值21.1亿美元。2021年,中国水稻进口的5个主要来源国分别是: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这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量最大,约占中国进口量的21.9%。2022年,中国最大的5个水稻进口来源国基本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化是巴基斯坦超过越南成为我国第二大水稻进口来源国。而从进口品种看,长粒精米和长粒碎米是最主要的两个品种,主要用来满足品种调剂需求、改善需求,以及加工需求,比如用作饲料、白酒和零食生产等。
多举措应对大米涨价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大米进口格局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贸易商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进口来源国的大米,这是贸易主体针对市场行情变化作出的自主选择。
为减轻大米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或冲击,首先就是要促进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以保障价格稳定的大米供给,避免因一些国家贸易扭曲行为影响贸易商利益。比如,贸易商通过增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粮食出口国的合作,以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
其次是立足国内“应万变”。近期国际大米价格暴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我国大米进口预期。进口价格上涨会引发国产替代效应。饲料需求企业和大米加工企业有可能更多地用国产大米代替进口大米满足饲料等加工需求。行情变化也会加深对国内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知,要更加依靠国内稳定的供给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再次,发挥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平抑国际市场噪音的作用。在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运行态势的基础上,合理把握政府储备轮换的时机节奏,发挥吞吐调节作用,以有效平抑市场价格变动,有效化解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对我国大米市场的潜在传导效应;与此同时通过吞吐调节作用给粮食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避免非理性预期扰乱我国粮食市场稳定发展的走势。
最后,加强国际大米贸易体系治理。国际社会应将不合理地出台大米出口限制措施的行为纳入国际规则约束框架下,以稳定全球大米价格和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尤其是保障一些自身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高、高度依赖国际粮源的低收入国家的粮食供给。
(洪宇、刘合光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员)
来源:2023年9月2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